【地评线】荔枝网评:用真心换“值得”,把“流量”变“留量”
来源:荔枝新闻
2025-05-03 20:24

 特约评论员/周军

“五一”你出行了吗?

据统计,假期首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4095万人次,同比增长8.0%。人们趁着小长假,或返乡探亲,或择一目的地追逐“诗与远方”。从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密布,到各大机场、高铁站里的人潮涌动,假日里,“流动中国”火热呈现,带动文旅、消费等经济业态“旺”起来。

客从远方来,来了待如亲。在江苏,老城区有了新地标、老景区解锁新玩法,旅游景点、文博场所吸引“头回客”“回头客”,不断“上新”的文旅体验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在无锡惠山映月里街区,当地精心打造的唱片店、美术馆、餐饮首店、沉浸式小剧场等,让人“眼前一亮”,一个融合国乐、国潮的全新城市地标点亮城市夜生活,游客直呼“来得值”; 从云龙山下的下圆墩到故黄河岸的黄楼,从“土城汉风”到“户部繁华”,徐州重点打造“彭城七里”,游客纷至沓来……在旅游市场日益精细化的今天,无论是底蕴深厚的老景区,还是蓄势待发的文旅新场景,唯有以匠心打造超预期体验,让游客在行程中收获“意外之喜”,方能擦亮口碑,引爆传播流量,最终实现从“过客经济”到“留量经济”的跃升。

客流实现从“流”到“留”,并不容易。如今,消费不仅是物质交换,更是情感价值的追求。从江南大地到全国各地,从文化地标到山水秘境,从城市漫步到乡村度假,每逢假日,文旅消费 “热力值”不断攀升。这背后,正是各地做足准备,在双向奔赴中提升的假日消费热潮。

假日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五一”大幕拉开,各地消费热情迅速“涨”起来。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各地景区迎来了更多“洋面孔”。与此同时,长线游、自驾游、反向游趋势凸显,中小城市及乡村成为旅游“热门地”。澎湃的客流量映照着消费热情之高,带动电影、餐饮、住宿等领域的消费一路向前“冲”。促消费是今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各地当乘势而上,从假日消费中洞察消费者需求,锤炼品质、擦亮品牌,推出更多让游客眼前一亮,提升消费“附加值”的创意和产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新需求。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五一”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一词高频出现,凸显于经济全局的分量之重。场景不断“上新”才能更好撬动消费新活力,其中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是关键。做“活”文物、传统文化文章,推出系列“穿越历史、沉浸式体验”新场景……一系列新思路“点燃”消费热情,成为撬动消费活力的新杠杆。

各地当抢抓假日机遇,用好本土资源禀赋,同时积极顺应市场需求,主动拥抱新技术,因地制宜深挖消费潜力,多角度、多层次创新供给,把热情涌动的“流量”化为文旅兴旺的“留量”,为促消费增添节日里的一把火。(周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