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中国·世遗镜鉴|云冈石窟:守护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来源:新华社
2025-04-22 17:19

 

图片
图片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千百年来

云冈石窟见证了

中外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

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的

一次次握手

堪称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近年来

山西加强云冈石窟保护与研究

不断提高保护修复的科学化水平

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

让人们在“活”起来的文物中感受文化力量

图片
4月15日,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游览。

成立于2021年的云冈研究院

是专门负责云冈石窟

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的机构

云冈研究院坚持“保护第一”原则

持续加强对云冈石窟各洞窟的

病害调查、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

图片
4月15日,来自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的山西大学博士生杨亚娟(中)团队在云冈石窟进行石窟气溶胶单颗粒采样。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壁画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戴宇翔在挑选修复工具。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工作人员在进行考古调查。

一支“文物医生”团队

对石窟进行“望闻问切”——

石质文物修复

壁画及泥塑彩绘保护修复

可移动文物修复……

他们建立档案、对症下药

让饱经风霜的石窟重焕光彩

图片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刘铨义在进行瓷器修复。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孙丽娜在进行铁器修复。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除尘作业。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壁画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戴宇翔在修复壁画。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工作人员张帆在溶解石窟壁面样本。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工作人员张帆为石窟壁面样本称重。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

大小造像59000余尊

借助文物保护领域尖端科技手段

目前80%的洞窟实现了全数字化保全

图片
4月16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黄绎帆(左)在云冈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图片
4月16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超(左)在云冈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潘博(右)在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随着“数字档案”不断完善

文保人员可及时把握文物的形态变化

一旦文物受损

可进行精度极高的修复

一尊尊精美造像

正在突破时空束缚

在数字世界里实现“永生”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工作人员王娜展示一款3D打印佛像模型。
图片
这是4月16日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拍摄的3D打印佛像模型。

云冈研究院还通过高校合作、对外交流等方式

持续推动云冈学研究

同时

云冈石窟不断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并组织公益研学活动

研发文创产品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稳步走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之路

2024年

云冈石窟景区接待游客444万人次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石窟,身着传统服装的演员和游客互动。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游客摆出和大佛隔空“击掌”的姿势留影。
图片
4月15日,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安永芳(左)和魏松林为接下来的研学活动准备相关用品。
图片
4月16日,在云冈石窟,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
图片
4月16日,游客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创空间选购文创产品。

历经沧桑

这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国之瑰宝正在绽放时代光华

图片
4月16日,游客在云冈石窟游览。
图片
这是2024年11月7日拍摄的云冈石窟全景(无人机照片)。
图片

策划:宋为伟 徐亮

记者:詹彦、杨晨光

视频地址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