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有一份“钢铁外卖”订单待签收!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钢材采购需要繁琐的流程、冗长的沟通和高昂的成本,生产制造总是与体量较大的订单紧密挂钩,运输交货的过程更是需要耐心等待。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作为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在“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引擎驱动的技术架构下,形成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转型战略路径,独具南钢特色的“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的复合竞争优势,实现数智引领。
目前,南钢已构建电商平台接单、个性定制化生产、“数智”运输新模式,千吨钢材也能像购买消费品一样轻松下单、实时响应、全程跟踪、线上可视、线下直达。
电商平台“上链接”,万吨钢材一键下单
“您有一个订单,请及时处理!”4月15日,记者来到南钢控股的江苏金贸钢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刚走进业务部办公室便听到类似餐馆内才会响起的“外卖提示音”。钢宝股份总经理助理王佳丽告诉记者,提示音来自该公司旗下的“金陵钢宝网”,该网站是国内知名的中厚板电商平台,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战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钢材采购解决方案。
记者打开网站发现,该平台的运作模式类似于日常使用的电商平台,不仅有详细的钢材选择菜单,还有价格和成交量走势等大数据信息的实时推送,可选购资源更是不局限于南钢所生产的钢材,全国钢厂,在线比价。客户可以在网上选购钢材产品,一键下单,支付货款,并预约提货时间,同时平台支持线上下载发票、线上发起售后流程、发起加工需求申请等特色功能,整个过程简单快捷,与传统钢材采购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传统钢材销售以线下交易为主,沟通成本高,信息不透明,交易效率低。”王佳丽透露,传统钢材贸易往往采用批发采购模式,平台支持“按块零售”“分切销售”,用灵活的“一件起送”,满足客户零星采购的需求。
“我们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非标产品采购的门槛,让客户采购钢材像点外卖一样简单。”王佳丽向记者介绍,顾客不仅能够通过网页端下单,还可以打开移动端小程序,上下滑动查看菜单进行选购。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各方资源,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网上现货销售、期货定制、加工配送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
记者浏览金陵钢宝网页面时发现,其中一个板块是专门为钢厂及其他制造企业的可利用材、闲废设备、固体废物和副产品等物资的处置,提供专业化的线上交易服务。通过竞价拍卖的特色模式,实现资源处置价值提升。王佳丽告诉记者,这种循环物资竞价模式,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还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有助于构建绿色可持续的钢铁产业互联网生态。
智能制造“个性化”,千种产品“一案一策”
除了在专业的电商平台销售大宗商品,钢材消费品也悄然登上各大传统电商平台。南钢金润智能工厂产品营销室电商运营主管范路路打开手机淘宝、抖音等平台,向记者展示销售页面。用户能够通过全平台线上下单、确认生产需求。
15日下午,记者走进南钢JIT+C2M智能工厂,“JIT+C2M”是指“准时制交付(just in time)”和“从终端消费者到生产者畅通连接(customer to maker)”。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六轴机器人、桁架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配合默契,生产井然有序地进行。成千上万个传感器,精密测算每项工作,空中定时巡检的无人机,化身严格的质检员,用“火眼金睛”保障每一块产品的出厂质量。
“我们接单即排产,交货周期最快只需要7天!”范路路告诉记者,高效生产的首个秘诀在于智能排产系统。系统能够根据订单工艺和路径进行自动编排,比如在机加工区,生产根据订单的孔型集中排单,到了热处理环节,就调整为根据工件的厚度进行排产。在灵活的排单切换之间,生产时间不断缩短,保证准时交付。
“面对不同产品,生产线调整参数最多只需要20分钟。”范路路告诉记者,智能工厂实行“一单一策”,每个订单都有专属的生产方案。传统钢铁生产模式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面对“小”而“特”的订单,往往“爱莫能助”。智能工厂通过高度集成化和数字化,将小批量、多样化的产品“尽收囊中”。目前,该工厂的数字产线有2400多种成熟图纸,根据订单要求即时调整生产线参数,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化需求。
智能工厂又被称为“黑灯工厂”,范路路解释道,目前,工人只需要负责日常的检修工作,从生产制造到智能巡检再到质量检测,全部由机器人精准“把握”。由于能够实现24小时生产,同等生产体量,技术人员仅需传统产线的三分之一,生产周期却缩短3倍以上。
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绿色生产的故事也在智能工厂的生产中不断涌现。通过无人机传送出厂房顶部的画面,记者看到这里铺满了太阳能光伏面板,生成的绿电直接应用到车间生产。深入产线机加工区域,范路路告诉记者,生产中使用的切削液经过过滤、消毒、杀菌后循环利用,产生的铁屑也被悉数收进压饼机,压成铁饼后送至炼钢厂“变废为宝”,一块钢产品的绿色“碳足迹”清晰可见。
数智运输“新生态”,钢材也能“拼船”“打车”
钢材出厂后,怎么运输?
“以前提货要7个小时左右,现在只需要30分钟。近距离的单子一天跑两个,还能赶上回家吃晚饭,感觉很幸福!”4月16日下午,南钢物流中心承运货车司机王师傅手机上收到一条提货通知,这是一个从南京发往扬州的螺纹钢订单,王师傅按照预约时间准时抵达提货地点,扫描二维码签到排队,大约30分钟后提货出厂。
“我们创新推行钢材‘出租车’智慧配送模式,构建‘钢材滴滴打车’调度系统,破解传统销售物流存在的空载率高、响应速度慢、客户体验差等痛点。”南钢物流中心主任、鑫洋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用户线上预约提货,南钢物流通过系统AI算法智能调度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自动分单、自动派车。从提单生成到产品送至用户手中,百公里24小时内送达,200公里48小时内送达。
据介绍,除了陆运外,钢材的运输还会采用水运、铁路联运等方式。“以前用户为了节省物流成本,需要凑够一整船再发货。现在一个流向的客户,‘拼船’成功就能出发!”周林告诉记者,南钢提出“船不换档,车不断档”的“船集配”智慧物流模式,采用源头介入、系统跟踪的全流程管控,通过资源整合,把多个客户的订单集中到一条船上,按照卸货顺序优化船舱布局,船舶装载率均值达94.7%,港口滞期费同比下降68%,年节约成本超5000万元。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为客户节省了成本。
钢材“出发”后,物流信息尽在“掌”中。周林告诉记者,“车辆主动安全防预系统”对车辆的运输动态实施可视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运行信息、行驶环境信息以及驾驶人员的状态信息,还能通过智能算法识别危险驾驶行为预测潜在风险并及时提醒驾驶员,避免事故发生。
周林介绍,钢铁物流占据钢铁产业链排放总量约30%,加快物流运输绿色转型早已成为南钢的“共识”。目前,进出南钢厂区的物流货车已经全部更新为国六排放标准货车及新能源车,此外,厂内配套了一座占地2400平方米的充电站,用绿色能源驱动货车的长途跋涉。
在周林看来,物流中的汽运、船运、港口与仓配都是宝贵的资源。他提出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态圈理念,以汽运市场生态圈为例,将汽车制造商、工程机械制造商、后市场服务商、运输企业等汇聚成一个“朋友圈”。通过这种深度嵌合的服务模式,鑫洋供应链成功将南钢的耐磨钢、桥壳钢等特色产品导入车辆制造供应链,形成了上下游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
通讯员 邵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