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AI赋能 人工智能产业逐浪前行
2025-04-18 09:17

 4月,将进入人工智能的无锡时刻。从4月中下旬举行的无锡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再到4月末举办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一会一展一赛一行”,加上将要发布的6个人工智能政策文件,“非常6+1”既标志着人工智能产业在无锡的特殊定位,也开启了无锡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新征程。

无锡时刻开启之际,盘点无锡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不禁发现无锡已然走出了差异化路径:不做风口追逐者,而是生态构建者;不依赖单项技术突破,而是锻造全链条竞争力;不盲目对标他城,而是深挖自身产业禀赋。

图片

发展人工智能

无锡具有什么样的空间?

3月18日,无锡市领导带队跨越300公里,直奔安徽合肥,敲开了科大讯飞的大门。

在与董事长刘庆峰的交谈中,当无锡领导表示我市正在部署“万卡集群”算力设施,并抛出分量十足的合作构想——建立“从底座到应用”的全链条战略合作关系,刘庆峰当场拍板,两地联手打造“以算力为基础的产业生态”。

图片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全国各地天天上演的标准“招商剧本”——领导考察,企业接待,互相推介……但细察这次对话的内容和时机,你会发现这剧本里暗藏玄机。“万卡集群”“底座到应用”“国产算力平台”——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一幅远超普通招商引资的战略蓝图浮出水面。

链接算力,打通软硬件,是人工智能走向更广阔应用的关键一步。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智能汽车”,那么“算力”就是驱动它奔跑的“汽油”。唯有算力供给充足,人工智能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超前谋划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无锡已抢占先机:在全国率先发布“无锡新型城市算力中心”;燧原科技将其华东地区首个区域智算中心落在无锡;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雪浪CPU算力中心、太湖亿芯智算中心都已具备提供百P规模智算的能力。

发展人工智能,更离不开绝佳的生态场景。当AI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时,也要求集成电路企业在芯片研发上有进一步的突破。芯片企业的迅速响应,既是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过去数十年发展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是产业创新生态的一大切面。

以国内首台部署DeepSeek的全国产化一体机为例,这正是出自无锡申威团队之手。一体机搭载的申威威鑫H8000芯片及申威AI加速卡性能强大,以往需要专门建一个智算中心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如今只要部署一两台内置DeepSeek的一体机就能实现。

无锡作为集成电路的“黄埔军校”,已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及配套支撑等在内的全产业链。2024年,全市集成电路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512亿元,同比增长9.3%。

“人工智能+”浪潮下

无锡可以“+”出多少可能?

十年前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如今,我国互联网实现了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的变革正影响着各行各业。

比起当年的“互联网+”和“数实融合”,此次掀起全民科技大讨论的“AI+”,来势更加迅猛,“AI+医疗”“AI+教育”“AI+制造”等概念,都成为全国两会期间全网的热点。

“人工智能 +”究竟“+”什么?在过去几年里,无锡的各行各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并逐步试水。

图片

“AI+制造”:制造业是无锡人工智能的发展主阵地、应用主战场。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存量业务进行改造优化,可以在生产上实现降本增效。

去年,无锡远东控股获评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通过AI检测、数智管理等应用,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近三分之一,运营成本降低20%左右。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发展的助益有目共睹,近年来无锡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二。

“AI+政务”:4月11日,无锡数字人矩阵横空出世,包括灵锡App、锡企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以及在警务、教育、文旅等各类场景中落地了20多个数字人,提供涵盖虚拟主播、智能客服、智能问政、智能导办、智能推送等多类服务,白天由政府工作人员上岗服务,晚上和假期则由数字人继续值班,真正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

“AI+医疗”:华佗GPT技术助力精准导诊;仁医助手让医生“更聪明”;龙砂机器人“望闻问切”;康复机器人提升治疗效果。在AI技术的赋能下,无锡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探索迈入了新阶段,通过解锁出一个个AI应用新场景,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现在的人工智能就像当年的电。最初,电能够做到的只是点亮灯泡,提供照明。但是,此后随着人们把各种各样的需求嫁接到电力上,电的应用也就变得越来越广泛。天气太热,于是有了电空调;想要传播更多视听信息,于是有了电视。

无锡如今在做的,恰恰就是将人工智能与业务、产品、产业相结合,不断寻求多场景应用的有效融合。人工智能已然“+”出多种可能,创新更有力、应用更丰富、生活更便利,新的城市未来正在不断走近。

未来,无锡对于

“人工智能+”的想象力在哪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可见,发展人形机器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谁能率先突破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规模化成熟应用,谁就能在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和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无锡以敏锐的产业嗅觉前瞻布局,在这场“新风口”中抢占先机

场景突破层面:2024年无锡隆盛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零部件智能产线率先引入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解锁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应用;今年上半年,在无锡落地工业具身机器人产业园的优必选将为东风柳汽提供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服务于汽车整车制造,是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场。

*生态支撑层面:今年1月,我市获批筹建江苏省人形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的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将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支撑。

创新支撑层面:2015年—2024年期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在江苏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目前,无锡已在“大脑、小脑、肢体”等核心部组件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从零部件链条扩展至全链条是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不光优必选、安尼迈等头部机器人企业陆续落地无锡,滨湖、锡山、惠山等板块也相继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形式,招引集聚了一批创新研究项目。

无锡正全力强化政策链、产业链、企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以昂扬的姿态奔跑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赛道上。

目前,无锡拥有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356家,2024年实现营收2075.5亿元,同比增长12.6%;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上企业104家,2024年实现营收476.8亿元,同比增长13.2%。

在时代浪潮之下,无锡选择了一条更更具长期主义的道路:以算力筑基、以生态育新、以场景破局。从老城厢的机器狗表演到太湖之滨的智算集群,无锡用实践证明,差异化竞争不是避开风口,而是创造风口。

在AI浪潮中,无锡正以独特的产业方法论,书写一座城市的AI传奇。

(来源:无锡广电澎湃无锡工作室 薛伊凡 潘滢玥,编辑:陈雅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