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作风建设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持之以恒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促发展,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扬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市委王进健书记到会讲话。
“新年第一会”会场
扬州连续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
会议解读了《2025年扬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这是该市连续12年出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2号文件”,在往年基础上,今年任务清单更加强化用户思维、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深化改革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小切口、量化式、可感知的政策举措,进一步疏堵点、解难题、优服务。文件共三部分、13条政策举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第一部分主要是打造品牌:“信用扬州”建设方面将通过推进清欠治理、失信“无感修复”、“信易+”场景应用等举措,力争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年均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进入前30;“免证扬州”建设方面将围绕“减证便民”,开展电子证照数据攻坚,推行“刷脸办事”“一码通城”,拓展数字惠民、数字优政、数字智治等十类免证场景;“效率扬州”建设方面将紧扣政务服务、用地保障、项目建设等关键节点,不断精简审批环节、减少跑动次数、提升服务效率,重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第二部分主要是提质增效:重点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执法监管“包容审慎”、企业人才“双向奔赴”、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政务服务“数智转型”、市场竞争“公平开放”、经营成本“能低尽低”、中介机构“规范提升”、商事纠纷“多元化解”、问题诉求“兜底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保障措施:围绕推动政策举措落地,重点加强组织实施、评价监测、宣传推介,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无感监测”系统,实现营商环境全过程、全周期可感可及。
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表态发言环节,邗江区、经开区、工信局、资规局、数据局负责同志分别发言。2024年,邗江GDP增长6.5%,在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进位至第17位;工业开票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并接近1100亿新高;高新区进位幅度全省同类园区第1。新的一年,确保全年GDP继续保持6%以上增长,工业开票增长12%以上、突破1200亿元,工业投资不低于3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冲刺20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不少于140个。全年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1。
扬州经开区打造全市首个“免证园区”试点,“云勘验”改革获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有力保障园区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经开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15%。着力打造新能源、新型显示为主,汽车及零部件、高档轻工等为协同的“两主多强”先进制造业体系。2025年,力争新能源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新型显示产业打造成为经开区地标产业。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35个,其中50亿元、100亿元重特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2025年,市工信局将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工业母机、先进农机装备、船海装备等参与国省集群共建,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迈上2000亿台阶,百亿级新兴产业链达10个。力争新签约重大项目50项,国家级人才总数保持全省前4,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1.5个点,力保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保持全省前列。力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800家,保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第一方阵。
去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推出“竣备即发证”“零材料办理”等“一揽子”服务机制,争取到1.5万亩用地计划和1500多亩林地定额,盘活了1.5万亩存量用地,供应了近4万亩建设用地,70多个项目“拿地即开工”,24个列省重大项目、9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和525个市级重大项目用地全部保障到位。新的一年,将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用地计划、耕地占补、林地占用等要素指标“动起来”、配置方式“活起来”。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点对点”“送上门”服务。全面推行用地审批“网上运转”“即来即报”,用地用林“一并受理、一次告知、同步审批”,推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零材料”办理,促进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常态化”。
市数据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涉外服务“一类事一次办”,打造线下“一站式”专区,建成线上“一网式”专栏,助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依托“一企来办”平台,推动惠企政策一站汇聚、一网归集、一链直达。上线“前期策划生成”系统平台,推广“招推服”一体化机制,助力重大产业项目“百日开工”。高标准建设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底座,实现项目、云网、组件、应用等数字资源“一门户”管理、“一揽子”申请、“一平台”调度。聚焦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执法、信用等高频领域,重点打造免证办事、免证交易、信用代证等13个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运河数据要素服务中心、运河数字场景创新中心“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加快数据企业引育行动,绘制人工智能、数据产业招商图谱,全力激发算力券、数据券“双重效益”,高水平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据产业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升干的精神坚定干的方向,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来早。今天的会议既是我们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部署会,也是节后上班收心的启动会。”市委王进健书记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扬州主要指标目标概括为“681”:“6”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确保增长6%以上;“8”就是经济总量要跨上8000亿元台阶;“1”就是工业制造业总量规模要突破1万亿元,为整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奠定基础。
王进健提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首先要提升干的精神,要坚决破除居中思维和躺平心态,一定要把在全省的位置、地位、每年的提升幅度作为重要标准来评价部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勇争一流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不畏困难,主动出击,只要有1%的可能,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要坚定干的方向,突出重点干。要毫不动摇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通过继续奋斗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要做好双招双引,就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要对企业家、对市场主体、对创业者友好,注册企业方便、办事快捷、项目建设高效、政府服务透明、生活保障便利、个人发展更有前途,这就是营商环境。要认认真真真正做到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有所行,要落实在行动上,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变。”王进健表示,真正把企业反映的重点问题解决好了,企业家就能放手搞好发展。要踏踏实实地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真正做到对群众负责、对城市负责、对发展负责,“今天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但是现在已经进入了2月份,一季度已经过去一半了。大家要有这种紧迫感,要只争朝夕抓好当前各项工作,抓紧时间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通讯员 扬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