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赋能高校专业建设?江苏做法来了!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2-25 22:18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不例外。12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出台的《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记者获悉,我省将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高等专业建设,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有36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其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2个人工智能专业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苏州大学等4个人工智能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三期工程。省教育厅将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若干江苏特色、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专业集群。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在发布会上介绍,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即建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支持新设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专业以及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专业交叉融合发展。

据悉,江苏多所高校对学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已经开展了多样化的探索。例如,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全国首创开设了智慧水利、智慧林业专业;南京邮电大学依托自身信息特色优势,打造了人工智能+专业体系,并且面向全省高校推出了江苏省首门人工智能通识基础课程,单次选课人数超百万。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本科生AI素养培养体系,已在课程开设、课题研究、专业思政及竞赛获奖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江苏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采用辅修专业和微专业等形式,面向其他专业学生开设相应人工智能课程及学习模块,支持有兴趣的学生跨专业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技能。支持有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开展多类型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丰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形式、创新培养内涵、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行动方案还聚焦专业体系、课程教材、应用场景、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五大任务,提出了13个具体的行动计划。据了解,为发挥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启动建设一批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此外,省教育厅还将启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优秀案例遴选工作,围绕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遴选一批高校优秀的案例,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行动方案将从经费支持、政策保障、专项立项建设三大方面,提出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专业建设的统筹支持举措。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将在明年三期项目经费安排中,对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学院的三期立项建设专业予以重点支持。另外,在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认定和教育部优秀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荐中,对“人工智能+”类项目优先支持;在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单设“人工智能+”类型项目的赛道,鼓励高校积极培育申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见习记者 刘梦琦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