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江苏生动物学会理事、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周威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官方账号以“‘豚’话南京:江猪子眼里的南京故事”为题带来一场线上分享。他以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带领大家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长江生态系统的沧桑巨变,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长江再无白鲟,
敲响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警钟
周威以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为引,缓缓展开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画卷。创作于1958年的《南京》组画,由陈大羽、金若水、谢海燕、罗尗子、诸如樵合作,四幅作品各自独立,拼在一起即成一幅长江沿岸风景长卷。从六朝古都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的繁盛,再到现代都市的崛起,周威说,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生态之城,长江的滋养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生态魅力。
南京作为一座依江而生、因江而兴的城市,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有哪些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京也面临着生态保护的严峻挑战。周威通过对比古今长江岸线的变化,揭示了人类活动对长江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他呼吁大家要珍惜长江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历史资料和科学研究显示,长江流域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种群之一,长江流域分布着4300多种野生生物,其中仅长江流域特有物种就有170多种。例如,长江鲟、白鲟,长江江豚、白鱀豚等都是只有长江才存在的特有物种,而这些物种近些年来已经遭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周威提及,22年前,在南京下关潜洲,一名渔民误捕了一尾白鲟,中科院水生所的白鲟保护专家危起伟他和团队奋力救治成功后,将这尾“大家伙”引入昆山照顾,人工养殖了29个日夜,但这尾“长江中的活化石”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长江中下游的人们最后一次看到白鲟,也是人类与自然告别的沉重一幕。
2022年7月21日,IUCN更新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正式宣布白鲟灭绝。从此后,长江再无白鲟。这里曾是它们在地球上选择的唯一栖息地,也是在这里,它们与人类告别。这意味着整个长江生态系统循环里,属于顶级掠食者白鲟的那一环节将永远缺位,而且目前这一结果是不可逆的。
白鲟的消逝,不仅意味着一个物种的灭绝,更敲响了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警钟。周教授通过这一案例,深刻阐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呼吁大家要以此为鉴,加强对长江珍稀物种的保护力度,共同维护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新出生的江豚 武家敏摄影
“江豚的微笑”
是长江生态的守护者与晴雨表
江豚这一长江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依然在长江中坚守着它们的家园。但现在长江江豚的个体数量比野生大熊猫还稀少。在明朝时可是非常多的。明末清初文学家田雯的《猪婆龙》曰:“江豚鼓鬣liè游,千百相抵触。”诗句可能夸张,但也说明了当时长江里江豚数量很多。
2022年约有1249头江豚,虽止跌回升,但依旧濒危。人类活动是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主要因素。周威表示,近年来上游来沙减少导致洲滩萎缩,大规模航道整治及岸线固化导致长江水生生物及江豚的栖息地消失和破碎化,对长江生物多样性带来深刻而长期的影响。
2005年7月5日,水生所白鱀豚馆内,雌性长江江豚“晶晶”在人工环境中顺利诞下一头幼崽,这标志着世界上首例在人工条件下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问世。由于小家伙活泼好动,时常不听从母亲“晶晶”的指引,科研人员便亲切地称呼它为“淘淘”。淘淘的诞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通过对淘淘的饲养和观察,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了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生物声学、营养学等特征,为长江江豚的自然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周威介绍道,江豚被誉为“长江的微笑”,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器”,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长江大保护助力江豚种群恢复,长江江豚保护的南京探索来看,周威讲了一个关于南京江豚保护的真实故事。今年冬天,一只受伤的江豚在长江南京段被发现。得知消息后,南京多部门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这只江豚逐渐康复。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南京市民对江豚的关爱之情,也彰显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长江生态保护的力量。
周威介绍说,长江南京段岸线约195.5km,江北滨江岸线约117km。有多个夹江水域,成为鱼类繁衍和江豚等水生哺乳动物的重要活动区。众多跨江大桥和民生码头改变了水流,形成洄水湾,成为鱼类的索饵和越冬场所。这些丰富的鱼类资源吸引了长江江豚等顶级物种,目前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活跃着约65头江豚。
南京依江而生,
让我们共绘长江生态新画卷
除了江豚之外,黑鸢也是长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黑鸢在南京已形成总数约3000只的稳定种群,成为南京“常住民”。因为在长江边上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能够看到黑鸢,南京还喜提“黑鸢之城”的称号。“保护黑鸢等猛禽类动物对于维护长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黑鸢是空中捕鱼高手,江豚是水下捕鱼能手。当江豚在水中驱赶鱼群时,水面上的鱼儿往往惊慌失措,黑鸢便趁机俯冲下来,捕获那些跃出水面的鱼。这种“合作”关系,不仅丰富了它们的食谱,也展现了自然界食物链的精妙。
周威认为,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南京作为一座依江而生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始终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他通过列举南京在长江禁渔、江豚保护区建立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南京在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他呼吁大家要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长江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中去,共同为守护长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周威还提出了对未来长江生态保护的美好愿景与行动倡议。他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长江生态保护的关注与热情,共同推动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长江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共绘长江生态新画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健康的长江!”
实习生 丁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