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江豚|九年坚持,只为拍到江豚千姿百态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15 21:20

在南京的江心洲江岸边或下关的四号码头附近散步的市民们或许曾远远见到过活跃在长江南京段的长江江豚的身影,也有不少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会带着自己的相机试着去拍摄江豚,但这位水中的“微笑天使”可不是那么好拍的,大多时候拍到的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中掠影。

6月14日,已追拍江豚已九年的南京人朱明雪拍摄到了一组精彩难得的江豚靓照,这组照片为何难得,一位江豚摄影爱好者眼中的南京江豚保护又是怎样的,朱明雪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

集天时地利人和

这组靓照来之不易

朱明雪拍摄的这组江豚照片光线透亮,水面波光粼粼,江豚或在水面探出头来嬉戏翻起白色浪花,或从水面一跃而起,微笑脸和圆滚滚的身子煞是可爱,这些照片都是朱明雪在6月14日上午拍摄到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拍摄了这么多年的江豚,这样好的画面也是难得一见。

“在拍照的时候机位是不动的,而这组照片中江豚基本都在前景位置,而且带有背景,江豚的细节也很清楚。”朱明雪表示,在拍摄江豚时很多时候江豚出现在取景框中的位置并不那么理想,高了低了都很常见,而且拍江豚通常用长焦,也很少有背景画面,“这次的照片一个是位置恰好,第二是江豚的活跃情况也很好,起跳频率高,第三个是江豚跳起来的方向也正好,如果它是尾巴对着镜头的话那画面也不精彩了,迎面或者侧面会好看一些,能看到头和脸。”从光影来上说,昨天略有江面略有雾气,但是江豚的角度极佳,“尽管画面有点雾,但是不影响。”

既要摄影师有耐心有技术,又要碰着天气光线恰到好处,还要碰着主角儿江豚活跃,出水角度也得刚刚好,一张好的江豚照片背后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更是摄影者多年经验的沉淀。

摄影者眼中的长江大保护:

生态向好的变化是显著的

“我其实算不上什么专业摄影师,就是业余爱好者,但我感觉我和江豚确实很有缘分。”朱明雪表示。朱明雪原本对摄影摄像没有什么了解,退休后有一日一个喜欢拍照的朋友来家中拜访他,闲聊中和朱明雪的孩子聊到可以买个相机拍拍照片玩玩,于是朱明雪的孩子便给父亲购买了台相机,“但相机买了我摆了一年也没用,后来想摆着那么久都要摆坏了,还是拿出来玩玩吧。那我拍点什么呢?正好我那时候到下关,碰到了江豚,一下子就感觉这就是我喜欢的东西,从此后我就走到了拍江豚的路上去了。”2014年起,朱明雪开始追江豚,渐渐地他成为了南京江豚摄影爱好者中小有名气的人,“我每天就喜欢去江边看看,要是一天不去都感觉心头不太安。”

在多年的拍摄中朱明雪也慢慢学习了解到了很多江豚的知识,在南京长江段中的江豚活动情况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在2019年前我们都根本不知道江豚冬天会到哪里去的。可能是因为跑得多了,慢慢就发现江豚有一些特别喜欢的位置了。”在近十年的拍摄中朱明雪也感受到了江豚活动范围的变化,比如现在观江豚的“网红打卡点”江心洲,过去江豚是不怎么在这里活跃的,“以前江心洲夹江这边还有很多遗留的船厂啊、锚地这类的,生态环境没有那么好,人类活动对江豚影响大,那时候江豚也很少见得到,后来锚地什么都没有了,迁走了,环境变好了这里的江豚慢慢也多起来了。”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大保护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令他忧心的问题,比如在往常江豚一直都比较活跃的区域突然它就不怎么出现了,朱明雪猜测可能还是有人在偷偷摸摸的钓鱼捕鱼,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江豚。

不过在摄影者的镜头中,生态向好的变化还是显著的,“明显能感觉到江豚数量有变多的,环境也更好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拍摄:紫牛拍咖 朱明雪

剪辑:陈金刚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