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运河,舟楫划过历史的写生,繁衍出一个城市繁华的背景。位于镇江西部老城区的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一条长达1800米、厚载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低吟慢唱,让西津渡于岁月流转中愈发厚重。
雄浑西津渡
西津渡创建于六朝时期,被誉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也是研究我国长江和运河交通史的重要文物佐证,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渡口历史街区之一。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前组长罗哲文先生称赞西津渡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西津渡夜景
多年来,西津渡的保护开发厚植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文史领航,并依托紫线、人本、精品等理念,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赞誉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西津模式”。如今的西津渡,着眼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系统化思维、整体性打造,以发展夜间经济,提升运营质量为抓手,让千年古渡“文化味”和“烟火气”兼备,焕发出文旅产业新活力,为“西津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古渡之夜
近年来,西津渡通过夜经济赋予古城新意,以新意激发新动力。坚定“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定位,以“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新思维凝聚共识, 围绕“一核三线六圈”夜经济发展思路,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时尚购物等夜间旅游经济产业,发展西津渡特色夜游产品,提升街区活力,拓展品牌价值。
西津古渡,越夜越精彩
其中,“一核”为围绕西津渡自身文化特质、优势,在“食住行游购娱商养”环节不断激发夜间文旅、体闲消费潜力,依靠精细化管理、品质建设、资源整合和持续性经营管理理念,打造具有西津渡明显辨识度的夜经济核心品牌。
古渡内景
“三线”,即开发“点亮西津”光影新动线——依托云台阁、鉴园广场、五十三坡等重要的文化节点,打造情景灯光与艺术装置、植入文化演艺活动、营造沉浸式体验;“文博西津”文化新动线——以打造“天然历史博物馆”为目标,将西津渡区域内观音洞、救生会、云台阁、方志馆、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展馆串点成线,形成博物馆集群;“烟火西津”商业新动线——选择鉴园广场、五十三坡、待渡亭、小码头街、玉山东片区、利商街、蒜山游园、西津渡街、老码头文化园区域,打造1500米夜游动线把握夜游黄金4小时。
千年古渡地标建筑:昭关石塔
“六圈”,即构建“西津有味”特色美食圈、“西津有礼”时尚购物圈、“西津有戏”文娱体验圈、“西津有梦”住宿体验圈、“西津有型”健身康养圈、“西津有潮”时尚活力圈。
西津渡街区
街区创成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首批“江苏省示范步行街”、 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入选“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实验剧场获得由江苏省文化旅游厅颁发的“江苏省示范小剧场”,西津大市获得江苏省2022-2023文旅消费热力榜“文旅消费热门新场景”。
千年古渡新,一眼看到今!龙年春节,西津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73%,其中省外、省内市外客流超七成,街区旅游综合收入约800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40%。游客量与旅游消费屡创新高,街区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力。
通讯员 仲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