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球跑、跳格子、绳梯、接力棒往返跑、滚轮胎、军体拳……如今,连云港市海州区校园大课间融入了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早已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据了解,为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海州区通过保证课间活动时间,设置科学有序、全员参与的课间活动,激发孩子的活力,让他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资料图片)
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资料图片)
记者注意到,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大课间,在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操场上,低年级学子在“希望风帆”的音乐声中,用小小的身体展示着昂扬的姿态;三、四年级的学生踏着动感音乐节拍,跳起了风靡一时的《本草纲目》健身操;五年级的绳梯、标志盘跳跃运动活力满满;六年级孩子又酷又飒,军体拳打得像模像样。
“去年,我们在广播体操和啦啦操的基础上,增加了各年级的分组活动,基本上30分钟下来,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解放路小学体卫艺副主任徐共好告诉笔者,大课间丰富的内容、活跃的形式,点燃了孩子们运动的激情,目前,课间10分钟,不少学生走出教室,跳绳、踢毽子。
学生在做课间操
伴随着下课的铃声,安静的新浦实验小学瞬间热闹非凡。孩子们运球跑、跳圈接力,甚至还有舞龙的,欢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活力的课间游戏,展现出学生的阳光青春健康之美。新浦实验小学体卫艺主任王越表示,短短的10分钟,给了孩子们释放天性、增进友谊、强健体魄、探索世界的机会。
大课间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小课间让学生的学习节奏变得张弛有度,校内体育赛事则充分激发了学生体育才能,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刚刚过去的周末,海州体育馆的操场上,全民健身中心的篮球馆里,有许多穿着校服的“小身影”,打篮球、打排球、踢足球,他们都在为学校的体育比赛而摩拳擦掌。据了解,解放路小学、孔望山小学等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校内阳光篮球和足球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校园和热爱体育、努力成才的热情,展现出新时代“童乐娃”的蓬勃朝气。
“室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增强体质、放松身心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样化运动,可以让学生缓解疲劳、增强体质。”海州区教育局体艺科张子樑表示,“阳光大课间”面向全体学生,花样繁多、实用性强,是保障学生在校体育运动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海州区通过全区中小学阳光大课间评比活动,对各个学校的大课间广播操、眼保健操、特色活动、俱乐部活动展示等进行评比,促进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通讯员 魏吉珂 徐欢 王丹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