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小店》第四季全新开启,首期新春特别篇走近南京绒花,一起扫码看视频
一家家小店的发展与兴旺,构成了一座座城市奋斗的底色。在江苏,在册个体工商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户,可以说,小店就是江苏经济“家底中的家底”和“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2022年4月开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了不起的小店》系列融媒体产品第一至第三季,聚焦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街边小店的生存境况。
2024年2月,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下,《了不起的小店》第四季全新开启,我们将在更多文化小店、军旅小店的故事中,展现江苏大地上动人的城市烟火和全新的发展面貌。第四季首期新春特别篇,《了不起的小店》和大家一起走近一朵千年未曾凋谢的“花”——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南京绒花。
小绒花从“60后”传至“90后”
坐落于南京市秦淮区的南京民俗博物馆,有着一个名为绒花坊的绒花工作室,这个只有十余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室里,犹如一个小型博物馆,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绒花制品。
绒花,起源于唐代,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在南京,有一位名叫赵树宪的老人,他默默地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技艺。他的双手,因长年累月的创作而变得粗糙,却又灵巧如针。2007年,绒花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树宪作为最后的绒花匠人,被评为省非遗传承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如何将绒花手艺传承给后人成了赵树宪的心结。机缘巧合,2013年冬天,还在读大三的90后姑娘李璐在一次参观中迷上了绒花,并投入了赵树宪的门下。李璐从刚开始的手搓铜丝会蜕皮,到现在完成各项绒花工艺步骤得心应手,中间也是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随后,在赵树宪多次外出授课影响下,绒花坊陆续迎来了一批新生力量。包括9位90后和1位00后新生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对绒花工艺的独特见解和创意。
“美妙绝伦又活灵活现的绒花工艺品,背后巧的不仅仅是手,更是心。”李璐这样对记者说。90后弟子们的探索,是一种新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对此,赵树宪非常认同。他说,绒花不能只是摆在博物馆里面,只有让绒花出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到生产性的保护,这门手艺才不会被世人遗忘。
非遗新玩法!小绒花在影视剧和品牌联名中再出圈
赵树宪深知,若想让绒花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必须进行创新和改良。赵树宪鼓励徒弟们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独具特色的绒花作品。在赵树宪的悉心指导下,李璐的制作技艺不断进步,她还把水墨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和绒花制作手艺结合起来,作品更时尚,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璐和师弟师妹们创作的作品,流行元素越来越丰富,胸花、装饰画等各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师徒齐心,南京绒花不仅走上了时尚舞台,还走向了世界。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展现形式,比如电视剧《延禧攻略》设计的19种绒花发饰,与帕尔马之水(香水)合作制作的胸针,迪奥2024春夏系列男装中的“绒花”帽章。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绒花惊艳了这个时代。为了让更多人知晓绒花工艺的存在,绒花坊的年轻人积极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向大众展现绒花的魅力,在抖音上搜索“非遗绒花”这一话题,播放量更是有惊人的5亿人次。
你的身边还有这样的小店吗?欢迎联系我们,在“了不起的小店”系列新闻报道中,一起分享感动,收获温暖。联系方式025-58681162,83026015@qq.com
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
出品:杨力群 王文坚
制片:刘伟
监制:傅晴 李军
策划:喻文君
编导:许佳 汤清宇
摄像:赵雨晨 王涛 李铭哲 杨泽华
剪辑:王一萌
实习生:宋宣瑶 张天熠
鸣谢: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梧翊凰绒花
火登沓痕麦子
(汉服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