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尔滨”彻底火出圈;去年夏天,贵州“村超”燃爆全网......每一座网红城市的爆火,都有自己的流量密码。去年春节,江苏省沛县鹿楼镇七堡村和八堡村举办的“村界杯”足球邀请赛,经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然而流量来得快,退得也快。随着“村超”持续火爆,“村界杯”慢慢淡出网络。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多次走访调研,试图探寻让“村界杯”从“网红”变“长红”的密码。
“村界杯”春节将再度开赛
发起人回忆比赛火爆时刻
1月初,2024年龙年春节“村界杯”足球赛报名公告发布不到一天,便吸引了省内外30余支球队报名。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永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春节比赛会持续7天,主要是对抗赛、没有淘汰赛,目前确定了省内外的40余支球队参加。“每天设置一个活动主题,热热闹闹过大年。”
七堡村和八堡村村民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由来已久。“我们刚开始没有足球,就用布缠成球踢,俗称‘踢布蛋’。”年逾七旬的原八堡中学体育老师翟居义告诉记者,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儿的村民就喜欢踢足球,还在全国第二届农民足球邀请赛中代表江苏省获得第六名。
34岁的石明松是沛县安国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也是“村界杯”的发起人。他小时候和村里的伙伴一起踢球,“谁家杀猪,我们就去谁家找猪尿泡(猪的膀胱),给猪尿泡充满气,用绳子绑住口当足球。我们在树上挂一个废旧自行车轮胎,踢进轮胎圈里就算进一球。”
“村界杯”比赛现场
2019年,一座相对标准的足球场在八堡村建成,此后参与足球运动的村民越来越多。石明松回忆称,2021年春节踢球时没有正式队伍,随便拉人上场,只要能踢球就行。球场上既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还有中小学生。甚至有人脱掉上衣、光脚上场。“这就是最初的‘混搭队’,大家技术不好,但充满热情。如果有人进球了,喝彩声会响彻球场上空。”
那时候,石明松原计划踢5天,但没想到初六还有很多队伍过来。他们只好接着踢,到初七才结束。因其由村民自发组织,参赛者多为当地百姓,被大家称为“村界杯”。
2022年春节,石明松成了“村界杯”的裁判员,上场踢球的队伍也越来越专业。他们提前约好时间到八堡村足球场。尤其是沛县老年队和徐州老年队的比赛,当地百姓将足球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村界杯”的观众
2023年春节,国脚李昂来到现场助力。虽然气温降到零下8℃,但村民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不少老年球迷搬着小马扎、带着保温杯观看球赛,很多人从几十公里外驱车前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连续报道了“村界杯”盛况,引来全国网友的关注。
后来,不少沛县周边球队联系到石明松,约定周末和七堡村、八堡村村民踢球。两个村庄还专门建了微信群,及时通知村民观赛。石明松说:“让大家周末看球赛已经常态化了,我们主打的就是与民同乐。”
“村界杯”热度难以维系
球赛周边配套亟待完善
去年4月29日,2023年淮海经济区“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在沛县八堡村足球场燃情开赛。除了主场作战的七八堡中老年足球队外,还有山东枣庄、江苏连云港和徐州本地的多支中老年足球队应邀参赛。
据徐州市体育局官网消息,2023年淮海经济区“村界杯”农民足球赛为省级赛事。然而这次的观众数量并没有超过春节时。记者注意到,不少徐州老乡假期没有回家,原以为能看3天球赛直播,但第一天比赛结束后就看不到直播了,很多人感到失望。
此外,还有年轻球队与石明松联系想参与比赛,但“村界杯”30岁以上的年龄限制把这些球队拒之门外。谈到这个问题,沛县鹿楼镇七堡八堡村足球协会会长李居海解释说:“年轻人上场踢足球太激烈了,我们组织球赛,不出事情很好,万一有负面影响就麻烦了。”然而还是有很多村民喜欢看年轻球员的冲击力,喜欢场面激烈的比赛。
参加“村界杯”的运动员在帐篷就餐
去年五一假期,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郇昌店博士和学生到八堡村足球场调研。他发现七堡村和八堡村距徐州东站约90公里,距沛县汽车站约19公里,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相对较差,带着学生找了很久才看到吃饭的地方。
郇昌店称,虽然主办方给运动员做了大锅菜,但不少外地人不喜欢吃,“在农村摆大席能做大锅菜,也可以当成文化特色,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他认为,当地的东西确实便宜,但想花钱却没有地方花,“只有把人留住,才能够带动消费。”
去年,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专业教师卢俊佩也到沛县调研了“村界杯”。他告诉记者,“其实大家并不是看谁踢得好与坏,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给我一个去沛县的理由,看球赛、吃美食、赏美景。”
解读贵州“村超”流量密码
“村界杯”还有很多事要做
“村超”,全称是“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当地20支以村为单位自发组建的足球队参赛。自去年5月13日开赛以来,“村超”凭借接地气的办赛风格以及火热的现场氛围,迅速刷屏网络。短短半年,“村超”吸引了500多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榕江,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亿元。
国家发改委关于贵州“村超”的调研报告中写道:“村超”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其“密码”在于“全民参与、纯粹且接地气,政府支持、引导且不干预,众人拾柴、牵手且成合力,流量共享、众乐而非独乐”。
据悉,2024年度贵州“村超”新赛季将率先打响预选赛,62支村队的1800余名队员将在1月6日至2月中旬进行162场比赛,决出的“20强”进入3至5月举行的决赛阶段,争夺总冠军。
李居海接受紫牛新闻采访
随着“村超”持续火爆网络,不少人拿“村界杯”和“村超”做比较,然而“村超”的成功之路能否让“村界杯”借鉴?
去年七月,沛县相关县领导和文体局工作人员到贵州调研学习“村超”,王志永也参与其中。他认为两地足球历史都比较悠久,发展得也很好。“他们把‘村超’融入旅游中,带动当地消费,咱们这边稍微薄弱些。”王志永坦言,“我们不可能把全局的精力放在一个比赛上,毕竟还要组织其他全民健身活动。我们主要给‘村界杯’做好后勤保障,具体赛事由沛县足球运动协会和沛县鹿楼镇七堡八堡村足球协会沟通交流。”王志永还认为,当地空间条件不足,“很多队伍想来,但只有一个球场,让谁踢、不让谁踢,我们也很为难。”
石明松也关注到“村超”的爆火。他认为“村界杯”是以业余的友谊赛形式开展,而“村超”是较为正规的民间联赛,“我们其实很缺少这种正规管理,这是我们学习的方向。”李居海也表示,如果按照“村超”模式来组织“村界杯”,仅仅靠七堡八堡村足球协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协会成员多是四五十岁的村民,虽然组织球赛不要报酬,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对接,需要各方面参与。”
在郇昌店看来,“村超”属于乡村赛事的足球嘉年华;而“村界杯”还处于在单纯的比赛阶段。“我觉得‘村界杯’处于群众自发成长、政府没有有效支持的阶段。”郇昌店还认为“村超”的举办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民族特色对外界的吸引力比较强。
卢俊佩表达了类似看法,虽然2023年淮海经济区“村界杯”农民足球赛中植入了一些文化元素,如唢呐演奏《生命之杯》、儿童表演《汉风武韵》等,但并没有形成持续讨论的焦点或热度。“我更愿意去‘村超’看一看,我获得的成就感和关注度会高很多。”
“村界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专家称赛事应与文旅相融合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村界杯”农民足球赛入选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沛县七八堡足球队被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评为“全国活力体育组织”。
最近一段时间,八堡村足球场处于紧张施工阶段。当地政府部门不仅修整了场地、新建了看台、运动员休息室和盥洗室,还拓宽了道路,建设了停车场。为了方便村民夜晚踢球,还增添了球场型投光灯。
李居海希望球场周边具备球员吃住的基础设施。李居海的很多同学都从事专业足球训练,他们经常说:“你们那儿环境很好,有很多水果。如果具备吃住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组织球队到你们那儿开展夏令营和冬训。”
然而在郇昌店看来,如果想让“村界杯”长久发展,应该主动走出鹿楼镇、走出七堡村和八堡村。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举办地选择离县城稍微近的地方,“除了完成比赛外,还要有相应的商业配套。否则单纯靠村里的基础设施,就限制了比赛规模。”
郇昌店告诉记者,“村界杯”非常具有生命力,当地文旅部门应该当作亮点来打造。“要和沛县其他体育项目、文旅项目融合起来,让‘村界杯’成为当地旅游发力点,形成地方生态特色和足球项目互嵌发展的模式。”
卢俊佩觉得,氛围营造是当地政府部门需要重点做的事情,“赛事本身并不重要,球进了或没进,不是我们外地游客关注的事情,反而周边的人文元素才是网络爆点。应该把比赛融入沛县全域旅游中。足球比赛和美食、美景是相辅相成的。”
卢俊佩坦言,并不是说赛事规模越大越好,关键要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我觉得‘村界杯’的亮点就是农民足球赛,应该持续突出‘农民’字眼,如果赛场上没了农民,该项赛事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编辑|徐韶达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