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青年” | 《薪火新途•红色AI+》⑤打卡常州“三杰”纪念地
来源:紫牛新闻
2023-12-29 22:36

2023年即将过去,《薪火新途•红色AI+》全媒体系列报道已经陪大家打卡四个红色地标。本期作为第一季收官之作,AI数字人导游“小新”将带大家体验新的旅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 Walk”——常州三杰故里游。

被后人称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这三位百年前的“95后”,怀揣满腔热血,信仰坚定、舍生取义,在中共早期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同为老乡,并先后在上海大学任教,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人鲜有合影留下。这张陈列在瞿秋白纪念馆中的《常州三杰》,系素描水粉画,AI线稿上色。

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高唱《国际歌》 从容赴刑场

瞿秋白

1899年1月,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1920年他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先后撰写多篇通讯,对苏俄的政治、经济、外交、工人组织、党的建设等做了系统阐述。“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在自己撰写的《新俄国游记》中这样写道。

1922年2月,在苏俄期间,瞿秋白经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心中的那条光明之路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1923年回国后,瞿秋白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党纲草案,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担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的主编,参与编辑《向导》。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他用手中的笔,点亮了更多青年前进道路上的光。

“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天下饥寒的奴隶!满腔热血沸腾,拼死一战决矣……”整整一百年前,时年24岁的瞿秋白最早将这首歌的歌名译为《国际歌》,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5天后,中共三大召开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聚集于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的指挥下高唱《国际歌》。瞿秋白纪念馆讲解员潘婷向记者介绍,瞿秋白于1935年2月被捕,6月18日,他高唱《国际歌》从容奔赴刑场,饮弹洒血,时年36岁。

得知瞿秋白牺牲,曾和他一见如故、为中国革命文化运动并肩作战的鲁迅悲愤填膺,决定联合进步作家整理出版烈士遗著《海上述林》,其中瞿秋白译作的内容以文学论文为主,以此作为对瞿秋白的纪念。鲁迅亲自主持、参与出版的每个环节,直到病逝前一个月才全部完成此书的编校工作。

张太雷:“谋将来永远幸福”

年仅29岁牺牲在战斗一线

张太雷

张太雷纪念馆位于瞿秋白纪念馆不到3公里处。一走进纪念馆,狭长的大厅尽头就是张太雷的半身像,背景写着张太雷的革命志愿:“谋将来永远幸福”。

张太雷纪念馆讲解员金丽娜告诉记者,馆内藏有一封略显破旧的家书,是张太雷在1921年被组织安排赴俄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前写的,当时,他才23岁。全信残留约2000字,他要向母亲和妻子交代为何自己毕业后不做官谋富贵,同时还必须保守党的秘密、不能明言此行目的等等。“他所追求的幸福不仅仅是家庭温饱,而是广大人民将来永久的幸福。这封家书流露着踌躇与谨慎,他写得很艰难。”

这封信寄出后,张太雷就踏上了艰险的征程。他参加了组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的最初工作,被任命为中国科临时书记,从而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直接联系。“2018年6月,经张太雷外孙冯海龙介绍,常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工委相关同志从俄罗斯国家政治历史社会档案馆中征集了一段珍贵的视频资料,是张太雷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时的一段影像。”金丽娜介绍,这是目前唯一能够找到的关于张太雷的动态视频资料,对于研究张太雷生平、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张太雷作为主要领导人,义无反顾冲在前线,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成员,年仅29岁。

1898年6月出生于常州武进的张太雷,年少时就立誓“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并改学名“张曾让”为“张太雷”。他用自己短暂而璀璨的生命历程,践行了铮铮誓言。

恽代英:“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

一百年前的“爆款”杂志出自他之手

恽代英

“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在1923年10月20日的《中国青年》发刊词中,创刊人恽代英深情且坚定地向青年人发出号召。这份期许,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令人动容。

恽代英1895年8月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常州武进。1917年,22岁的恽代英发表《我之人生观》一文,鲜明表达人生之目的——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恽代英不仅是令人敬仰的革命领袖,更是一位温文儒雅、循循善诱的导师。”恽代英纪念馆讲解员郑荧介绍,1923年,恽代英应邀在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其间,他一方面作为教授负有教职,另一方面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又从事着党交付的革命工作,在校内外发表大量演讲,宣传革命思想,批判反动思潮,给无数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指引方向。

不久后,恽代英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作为进步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中国青年》逐渐成为当时所有期刊中发行量最大的红色主流期刊,堪称当时的“爆款”杂志。

后来,恽代英又辗转广州、武汉等多地开展革命工作,他也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成员、广州起义工农红军党代表、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30年,恽代英调任中共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他在上海住贫民窟,换上工人装束开展工作,但还是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因为被捕时脸部受伤,特务一时未能认出来,他被国民党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其有期徒刑5年,后转押至南京中央军人监狱。1930年5月,由于顾顺章叛变,恽代英的身份暴露。次年4月29日,36岁的恽代英被国民党枪杀在监狱中。

“在我们馆内,有一封十分珍贵的关于描述当时恽代英同志被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时期的生活、斗争和牺牲情况的‘回信’。”为什么叫“回信”呢?郑荧解释说,当时在狱中,恽代英与同被扣押的惠浴宇建立了革命友谊。1983年3月18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因无法确定恽代英牺牲的具体地点,写信向时任江苏省省长惠浴宇询问,3月22日,惠浴宇回信,对恽代英在狱中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还手绘了狱中平面图。

张太雷29岁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瞿秋白36岁从容就义,恽代英36岁以身报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寻求光明,他们选择了同一条艰辛而伟大的革命道路。一百年前这群中国青年的闪亮人生,也感召着今天的年轻人,当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无悔青春,不负时代。

【AI+亮点】

AI+3D:场景还原明显有了立体感

小新在张太雷纪念馆内

在《薪火新途•红色AI+》第一季5集视频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I工作室一直没有停止对AI技术的研究和更迭应用。例如,同样都是对老旧照片的AI修复上色以及给线稿上色,第五集与第一集对比,修复细节方面明显有进步,尤其线稿上色,已从最初的简单画风,进阶成了可媲美手绘的精细颜色。

小新在恽代英纪念馆里点看网友留言

在第五集中,工作室还尝试将AI技术运用到了3D场景渲染中,例如视频中有个人物远去的场景,技术人员将人物和火车制成3D建模,让人物可以进行三维转身,火车可以立体行驶,比起以往的2.5D场景还原,立体感大大增加。据悉,AI场景建模这项技术能够极大缩短以往繁琐的建模流程,减少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工期。

策划:刘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 薛蓓

视频:朱君贤 卢婧 李雪琪 王梦航 唐嘉钰

设计:肖甜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