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做了一辈子的木工,现在接近古稀之年,依然凭借硬铮的土木制模技术,还被附近乡镇的施工队返聘。每天收工歇脚的时候,照例会喝上一点解乏的酒,酒到微醺,他还会和着拍子唱几句:“锛凿刨锯斧,般般汗水煮。大材要做小,小料需贴补。弯曲刮平直,平直刻凹凸。”
父亲幼年时,对木工很感兴趣,每逢年前冬闲,祖父母总要请手艺好的木匠师傅老田螺进门,进行水车、犁耙、门窗的维修。
老田螺一进门,父亲就喜欢跟在师傅屁股后面转,看师傅锯、砍、刨、凿。父亲特别喜欢帮师傅拉墨斗弹线,墨斗的线好长好长哟!
老田螺给父亲讲了明朝皇帝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的故事,朱由校心灵手巧,对打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天赋和兴趣。皇宫中凡是丹青髹漆、刀锯斧凿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上手操作。朱由校往往脱掉外衣操作,“吃喝可忘,冷热可忽。”把治国之事,早就抛到脑后,奸臣魏忠贤常趁朱由校引线弹墨,兴趣最浓时,拿上文件请朱由校签字,朱由校随囗说道:我知道了,准奏!结果大明王朝在木工皇帝手上摇摇欲坠。这个故事证明了木工技艺有强大的吸引力。
老田螺对父亲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也会一些木工基本功,为什么不做木工来养家糊口呢?
于是父亲就拜老田螺为师,开始做起木工的行当来。
建房上梁是父亲最风光、也是歌声最嘹亮的时候。上梁的现场非常热闹。上梁开始,父亲和瓦匠师傅一左一右,相互作个揖,开始起步唱道:“一对和合笑嘻嘻,你向东来我向西,你向东面摘仙果,我向西面采蟠桃。”
此时此刻,有些主家望着凝聚了自己十几年甚至半辈子心血的新房子,会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父亲见东家的样子,又唱起来,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上梁东家喜洋洋,大人小孩抬头望,能抢能吃是好汉,鱼跳龙门天天强。”
父亲凭借斧头、锯子等工具,帮助建筑了无数房子,主家每天热情招待,父亲做事也格外认真。往常收工回家的父亲都是神采奕奕,今天看上去却有些打蔫,母亲半开玩笑说:“老头子,好酒好菜的,发什么呆呢?”
父亲沉默了许久:“现在木工这个行业,都是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在做,50岁以下的人都看不到,这样下去,不但我的手艺将失传,最可惜的是,那些歌也没有人会唱喽。”说话间,双鬓如霜的父亲,露出不甘之色,眼角有些湿润。
作者:熊有明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