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戏曲人走进直播间,能抓住年轻人眼球的不在少数,95后戏曲硕士刘书含便是其中一位。她从小梦想成为唱跳“爱豆”,却被妈妈“骗”去学了京剧,一学就是12年,做戏曲主播走红后登上央视舞台。她还将戏曲与流行音乐、说唱结合,创编出10多首国潮音乐惊艳网友:原来戏曲还可以这么唱,太有韵味了!
近日,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刘书含表示,她学的花衫行当载歌载舞,也是唱跳,而且更经典。“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戏曲、爱上戏曲,有一天他们能买票走进剧场,看戏曲演出。”
从小有个“唱跳”梦的她
被妈妈“骗”去学京剧
“抬眼望去有飞鸟还家,曾为她四方征伐……”11月23日晚8点,戏曲演员刘书含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她身穿旗袍,妆容时髦,一开口就以婉转的戏腔吸引了众多粉丝。她先是演唱了自己的代表作《良人瘦马》《成双》《霸王别姬》等国风歌曲,随后又演唱了《琵琶行》《三拜红尘凉》《声声慢》《武家坡2021》等戏腔歌曲。直播间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点歌”,她微笑答应,一一唱来。直播后半程,她开始在直播间分享戏曲服装、扮相、唱腔背后的学问,很多粉丝表示“现在终于能看出点门道了”。
刘书含在直播间唱戏
刘书含出生于沈阳,4岁开始学习跳舞,从小便有个“唱跳”梦。“我小时候梦想能在舞台上唱歌跳舞,当偶像。后来妈妈告诉我,有一个地方既能学唱歌、跳舞,还能表演,就把我送了过去。”年幼的她就这样走进了当地戏校的大门,“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她笑着说。
“刚开始很迷茫,后来慢慢了解之后就非常喜欢了。”刘书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她学的是京剧的花衫行当,“花衫既有青衣的端庄,又有花旦的灵巧,还有刀马旦的武打功架 。比如《霸王别姬》里面的虞姬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并重。”刘书含认为,如今“女团”备受年轻人追捧,“唱跳”成为时髦,实际上我们传统戏曲中也有唱跳,应该被更多的年轻群体喜爱。
“练功实在太苦了,我感觉自己被‘骗’了。”刘书含坦言,学戏12年,确实吃过不少苦头。从小练基本功,压胯、翻跟头、吊腿,都如同噩梦。“我最害怕的就是‘吊腿’,人躺在一张长条椅上面,一条腿用绳子绑在椅子上,把韧带拉到极限,一绑就是半小时,下来之后腿又疼又麻。”此外,为了练好腿部力量,每天都要踢腿,“每天要踢好几百次,第二天起床都费劲。”这样的练习日复一日,痛苦而枯燥,但为了打好基础,她从不偷懒。
幼年刘书含在“吊腿”
刘书含回忆,十六七岁第一次登台是在学校的剧院,演的是《苏三起解》。“我们当时有80多个学生,练得比较好的才能登台。”舞台上美轮美奂的灯光,演员们细致打磨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绮丽典雅的唱词,当时的场景时不时在她的脑海中浮现。“我很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第一次在台上听到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他们对你的表演给出那么直接、及时的反馈,那种感觉特别激励。一瞬间,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硕士毕业后成为戏曲主播
直播间成了她的新戏台
刘书含告诉记者,带着对京剧的热爱,后面她又考到了沈阳师范大学的京剧表演专业,并且顺利保研本校的戏曲专业。读研究生期间,她开始学习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表演形式跟京剧有很大差别,难度也较高,我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多提升自己。”
刘书含演绎《虹霓关》
她介绍,京剧和昆曲虽然都是戏曲,但唱腔、表演形式差别很大,她完全是从零开始学习。“比如大家熟悉的京剧剧目《天女散花》《霸王别姬》,表演形式偏外放,而昆曲《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她是多愁善感的,要通过场景、环境去映射她的内心情感,表情、动作、念白都很难拿捏。”刘书含说,《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游园”“惊梦”两折戏,她就学了两年。“《牡丹亭》是我最常表演的曲目之一,杜丽娘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人物。”
刘书含演绎《牡丹亭》
这几年愈刮愈劲的“国风”让刘书含看到了推广戏曲文化更大的机会。2018年,还在读大学的刘书含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第一条短视频。“一双鸳鸯,戏在雨中那水面。”视频中的她在学校练功房里唱着戏腔歌曲《弱水三千》。这则十几秒的短视频获得800多万点击量、50多万点赞。
刘书含唱戏腔歌曲《弱水三千》
这让她信心倍增,粉丝催更也是一大动力。“我发现很多粉丝,尤其是年轻粉丝对于戏腔歌曲、戏曲文化非常感兴趣,这也给了我在短视频平台传播戏曲文化的决心。”
从去年起,刘书含研究生毕业了,开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正式成为一名戏曲主播。“几乎每天晚上八点准时开播,一唱就是三个小时。”
起初,她的直播间只有几十人,但她并没有感到很失落。“有时候虽然观众不是很多,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戏曲是真的非常热爱。”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做下去,戏曲之美一定能感染更多的人。“我发现喜欢国风歌曲和戏腔的粉丝很多,每晚都有粉丝点歌,也有粉丝让我用戏腔唱流行歌曲。遇到不会唱的歌,我学会了再唱给他们听。就这样,留下了不少铁粉。”刘书含说。
将戏曲与说唱结合创作
呼吁大家走进剧场看戏
刘书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两年,她一直在尝试传统戏曲的创新。她曾与同学合作,将戏曲和说唱结合,创作了一首国风流行歌曲《成双》,不仅在各音乐平台圈粉无数,也在直播间收获了非常好的反响。“戏曲传承需要我们年轻一代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让年轻人感受到戏曲可以多么潮。”
刘书含和同学合作演唱国风流行歌曲《成双》
除了演唱,刘书含还会在直播间给大家讲解戏曲的小知识,也有家长咨询在哪里学戏好?可否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学戏?刘书含说,戏曲教学靠的还是“口传心授”,建议到专业机构和院校学习。“我特别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传统戏曲。学戏的人多了,戏曲艺术才能不断传承下去,焕发新的生命力。”
刘书含称,根据后台统计数据,她的直播间观众年龄大多在25岁到30岁之间,“00后”也不少,“我舅舅家的孩子,刚上初一,特别爱看我的直播。上次回沈阳老家过年,她唱了一段京剧唱段,唱得有模有样,这是她看了我的直播后自学的。”
刘书含告诉记者,很多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行前几年都选择了转行,其中大部分是为生活所迫。随着直播打赏的兴起,年轻的戏曲演员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了更好的收入,许多已经转行了的戏曲人开始重操旧业。
做戏曲主播在网络上走红后,刘书含收获了不少粉丝。如今,不少节目组会邀请她去演出,她也因此登上了央视的《星光大道》《黄金100秒》等大型综艺节目 。
刘书含在《星光大道》上表演
刘书含告诉记者,目前她没有运营团队,每次更新视频,拍摄、录歌都要自己弄,所以时间排得很满。她坦言,虽然忙碌,但收入要比线下演出更可观。“我比较喜欢创新,未来会在舞台表演上多下功夫,拿出更多好的作品。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戏曲、爱上戏曲,有一天他们能买票走进剧场,看戏曲演出。”
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万惠娟
编辑|万惠娟
剪辑|杨泽华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