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辖区仅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万的开发区,却累计注册有各类企业6194家,集聚着韩国现代、SK、摩比斯、美国德纳、法国佛吉亚等外资企业382家。这里就是被称作中韩经贸合作金招牌的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1月2日,来自中国、韩国、英国等十余名主流媒体记者们一同“打卡”走进中韩(盐城)产业园、盐城未来科技城等地采风,见证并记录下盐城经开区的发展成绩。
2日上午,晴空万里,惠风和畅。主流媒体记者采风团首先去到通威光伏产业基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通威光伏产业基地生产车间内,众多忙碌的机器人和鲜有见到的工人形成强烈对比。不同大小、造型、功能的机器人,靠着呈现红色的激光做眼睛,“5G+”数字化管理组件做大脑,穿梭于工厂中搬运、加工和制造。
据介绍,通威盐城项目是通威公司第一个光伏组件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90亿元,主要从事高效光伏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00亿元。通威光伏产业基地采用“科技+产业”融合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通威打造光伏智慧绿色园区、星级车间现场的优秀经验,在“5G+”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全新升级,搭建绿色极简、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组件产品生产网。
采风行的第二站是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和韩国合资的整车生产企业,悦达起亚现有三个生产工厂,产能为89万辆,在职员工近4000人 。参观过程中,记者们对展示的新能源汽车HiPhi X、HiPhi Z颇有兴趣,这两款由华人运通研发,悦达起亚一工厂技术改造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有着独特的翼展门和全智能车机系统。豪华的外观下,实际售价在30余万至80余万,涵盖了众多不同家庭的需求。
据介绍,自成立以来,悦达起亚公司累计销售汽车622万台,其中出口18.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6180亿元,上缴税收超520亿元。
此次采风行活动中,有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吸引到韩国主流媒体记者的不少关注。在盐城新都路上的中联即送盐城总部大楼内,韩国媒体记者们第一次深入了解到中国外卖行业强大的核心动力。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中联即送定位于即时配送领域,主营配送业务为美团专送、麦当劳配送、肯德基配送和必胜客配送等。现有员工3万余人,服务商家20余万家,日均配送单量约80万单,覆盖全国100多个地市,拥有800多个配送站点。
“我们为外卖平台提供了经过培训的专业配送人员,公司还特别注重安全问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为员工购买保险,保障了员工的权益。”中联即送品牌负责人万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各大平台上的大部分专职配送人员都来自于他们这里。
由韩国现代摩比斯(株)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也是此次采风活动的一环。该企业成立于2002年5月,注册资本8500万美元,企业职工1300多人,公司生产的汽车制动器总成、安全气囊、车灯、模块等,主要为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提供核心部件,与现代、起亚、宝马、克莱斯勒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采风之行的最后一站为盐城达翔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接待参观的是一位年逾70岁的台湾同胞游先生,其用流利的英语与国外媒体记者交流赢得大家的称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是我们工厂的二把手,在新能源行业已有40余年经验。”
作为有自己独特技术的企业,盐城达翔新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储能市场、新能源汽车锂电系统集成,一直专注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创新研发和生产。2023 年,达翔新能源项目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新增年产能约11.5GWH,新增后年产能约为12GWH。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开票约10亿元,年税收约1500万元。
采风结束后,韩国世界日报记者李雨重在接受盐城本地媒体时表示,这一行自己感觉亲切又收获颇丰,“我到盐城后注意到,大街上的路牌,企业里的标识,都有着中韩双语,感觉像回到家乡一样。我认为在未来,中国和韩国的联系交往一定会更加密切和深入。”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中韩(盐城)产业园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平台,先后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首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发展区。通过此次采风,国内外主流媒体记者们更加深入了解到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的发展成果,也更直接地了解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外合作模式的生动案例。
11月3日至7日,在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还将举办第五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获评国家品牌展会,前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参展参会人次超10万人次贸易成交额约70亿美元,签约产业项目191个、总投资额近2700亿元,对韩经贸交流合作成果不断扩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燃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