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后吹响“胜利号角”,《吹号者》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9-03 14:46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4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代表、紫金草志愿者代表、纪念馆馆员代表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胜利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活动。

图片

“胜利号角”响起,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纪念馆胜利广场,气氛庄严肃穆。铁红色的胜利之墙,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广场四周的黑色花岗岩上,镌刻有民政部于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忠魂,都蕴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迎着太阳昂首吹响“胜利号角”,嘹亮的号声划破长空。在凝重深沉的《献花曲》中,人们向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敬献花篮,寄托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幸存者常志强、龚德年的后代参加了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见证人,为维护史实、教育后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幸存者们年事已高,他们的后代接过传承历史记忆的接力棒。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表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与纪念馆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图片

童声合唱,

表达新时代少年拳拳之心

在胜利之墙正前方,紫金草艺术团童声合唱爱国歌曲《祖国有我》。《祖国有我》由全国少工委推出,是一首反映新时代少年儿童励志报国、奋发向上的爱国歌曲。童声合唱回荡在胜利广场上空,婉转的音韵、美妙的歌声,表达了新时代少年的拳拳之心。这一刻,天南海北的口音汇成共同的真挚情感——“祖国有我,未来有我”!

11岁女孩吴殊冕坚定的目光充满自豪,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指挥,用清澈、稚嫩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吴殊冕来自南京市力学小学,今天是她第三次参加纪念馆活动。去年国家公祭日,她来到“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活动现场,合唱舒缓动听的《南京难民合唱曲》。今年3月,她在紫金草艺术团成立签约仪式上合唱《生长吧》,表达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她再次来到纪念馆,她说:“在歌唱过程中,我意识到新一代青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片

“在呐喊声中,在绝不回头的前进的步伐中,我们的吹号者,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昂扬的,在他的生命终止之前绝不会休止的冲锋号!”胜利广场上传来抗战诗歌《吹号者》,这首诗歌由艾青创作,塑造了一位在抗日战争中吹号人的形象,讴歌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听!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那号角真得在响……不,我们的吹号者牺牲了,他的号角不会再响了……不!他没有死,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号角,将会一代一代在我们的心中长鸣……”

图片

弘扬抗战精神,筑牢历史记忆

抗战硝烟散尽,抗战精神永存。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94994部队官兵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庄严的仪式,让每一位官兵沉浸在历史的情境中。官兵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忠诚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此时此刻,无论什么种族语言,总有一种力量能使人感同身受、心生共鸣,那就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当天,还有来自孟加拉国、爱尔兰、菲律宾等国的6名国际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活动。来自孟加拉国的那夫目前是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来南京求学三年间,他专门了解过南京大屠杀历史。他表示,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要记住这段历史。

近期,纪念馆举行系列教育活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馆特邀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陈红民做《抗战为什么赢——谈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讲座。观众在讲座中回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致敬那场伟大的胜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万程鹏摄影

校对: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