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 南京博物院多举措破解难题
来源:扬子晚报
2023-08-06 07:35

 图片

年轻人被南博的文物吸引

 

 

  还没走进南博展馆,门口就有序排起了长龙。近期,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南博成为游客赴南京旅游的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在公众参观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节假日出现“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等情况。

  8月4日,南京博物院召开媒体见面会,围绕“提升暑期及秋季旅游旺季公众服务水平”主题,就南博如何应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开放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等问题做出说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针对门票预约难再出招, 多措并举缓解问题

  综合考虑南博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在“五一”小长假以来,已经长时间满负荷运转,在保障人身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暑期延长开放时间调整为9:00—18:00,尽可能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南博综合考虑保障文物安全和观众参观舒适度,核定日最大承载量为25000人,最大瞬时承载量为12500人,日客流量不超过1.2万人,舒适度最佳,日客流量超过1.8万人,将超负荷运转。目前由于客流量井喷,为了解决观众约票难的问题,南博已将日参观上限额调整到25000人。

  南博社会服务部主任许越介绍说,南博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包括:动态调整放票机制,采取小程序提前放出固定票额的常规放票机制,另根据展厅承载量监测和游客服务中心信息联动预判结果,在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情况下,动态放票。

  持续关注对黄牛刷票、囤票、倒票等侵犯公众权益的行为,并加大惩治力度。4月起,在南博小程序增设“黑名单”条款,如果有账号7天内3次、30天内5次取消预约或预约后不进场馆,将会被限制预约,降低废票率;封堵“黄牛”IP地址和账号的同时,积极联合文化执法和公安等部门加大对“黄牛党”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

  下一步,南博还将采取实名制预约再升级,配合公安部门实施人脸识别入馆,更好保障公众的信息安全和参观权益。并在官方小程序添加票务信息实时查询功能,观众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票务信息和展厅实时游客数量,从而合理规划参观路线,避免拥堵聚集。同时,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针对“黄牛”取证难、违法成本低的难点,与公安、网信和文化执法部门加强合作,专题研究打击“黄牛党”的具体举措,加大审查监管和打击力度。

  此外,增加公益讲解场次,志愿者公益讲解一天4场,双休和节假日增加到8场,以更好满足观众的人工讲解需求;提供体系完备的自助导览服务,内容区分儿童、中学生、成年人,导览媒介涵盖智慧导览、语音导览和智能导览,为公众的自主参观提供较为全面的选择。

  接下来还将规范展厅讲解秩序,制定《南京博物院展厅讲解和研学活动管理办法》,规范展厅研学和讲解秩序。满足公众团体的参观需求,开放网上团队预约通道。

  每天2万人参观,如何保证舒适体验?

  随着暑期旅游高峰的到来,南博参观人数激增,每天都达到预约人数上限,对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每日有2万余名观众进馆参观,电梯、安检机、导览器等公共服务设施已经超负荷运行。

  南博安全保卫部主任李贵州表示,为保证人身安全、文物安全,营造更加舒适有序的参观环境,南博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措施落实等方面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展馆内增设了指引标识,增加了大厅公众休息座椅、轮椅和存包柜等服务设施。在人员密集的展区加设智能化人流统计,加派人员维护秩序及时疏导,确保公众参观安全有序。其中,南博在历史馆老大殿和艺术馆,分别设置了两个参观入口,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凭预约成功的身份证或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在闸机上刷卡通过,经过安检后进入展馆参观。

  每天,南博盖章打卡活动现场总是排着长队,文创商店也相当热闹,人气火爆,但也时常出现排队长、等待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参观体验感。对此,南博文化创意部副主任田甜表示,南博积极完善文创配套服务内容,为了满足观众盖章打卡需求,馆内盖章点已增加至四处,并绘制《南博盖章寻宝地图》完善盖章路线指引,每处盖章点指示牌上都写明相关印章信息,贴心地圈出印章在原文物图中所在的位置,实现“精准”打卡。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表示,解决“参观预约难、社会讲解乱、黄牛数量多”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博物馆仅是其中的一环。南博在进一步正视问题、调查研究、查缺补漏、立行立改的同时,也呼吁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及机构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合力共治、齐抓共管,加大审查监管和打击力度;也希望与观众朋友们一起维护参观秩序,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