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神秘面纱,倾听十堰前世今生
来源:十堰广电
2023-07-17 08:54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十堰“郧县人”3号头骨。

图片

节目中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在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2022年12月29日,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遗址公园将在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附近建设。根据《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将分三期推进:

 

 

 

 

 

2023年,争创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完成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展示用房、游客中心、停车场、游步道、道路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争取“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授牌,及早对外开放。

到2025年,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将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建成集遗址保护、寻根溯源、田园休闲为一体的古人类生存演化研究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到2030年,将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周围不到50公里内的“梅铺猿人”“黄龙洞人”“白龙洞人”整体规划、系统考古、串联打造,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延伸报道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出土 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2022年12月3日,在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学堂梁子遗址,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顺利提取出土。

图片

 

 

 

 

 

这具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将被运送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CT技术开展断层扫描、数据提取、形态重建等后续工作。

图片

图片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对研究东亚古人类发展、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详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也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讲述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的重大意义。

12月24日,“郧县人头骨化石”入选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图片

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共揭露出4个自然层,出土包括“郧县人”3号头骨在内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古动物化石等各类物品200多件。

图片

学堂梁子遗址

图片

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现场

其实,自1989年起,学堂梁子遗址已先后开展了7次考古发掘,前5次发掘在核心区发现了2具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图片

郧县人1号头骨

1989年,学堂梁子遗址发现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这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形态特征属于晚期直立人,脑容量在1000毫升以上,臼齿粗硕,与南方古猿的牙齿相似。古地磁测年标明,遗址地层剖面的地质年代为170-70万年。1号头骨化石于1990年被《中国文物报》选为“七五”期间和全国当年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图片

郧县人2号头骨

1990年,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在距1号古人类头骨化石遗址3.3米的砾石层被挖掘。相比于1号头骨,第2具更为完整。2号头骨化石颅顶部分略有塌陷,颅侧壁略向右侧偏斜,鼻骨部分略有错位,两侧颧弓断失,眉脊外侧段略有破损,左侧眼眶外缘破损,齿弓保持完整,呈抛物线形。科学研究发现,“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面部特征与中国和亚洲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致。证明在早更新世晚期,也就是100万年前,长江中游流域已经有直立人的存在。

发掘尘封的遗存

揭秘人类的源起

才让我们看到

千年前的生命在厚土下熠熠生辉

星罗密布的遗址彰显文明辉煌

文物见证历史,遗址记录文明。郧县人头骨化石只是十堰生命不断线,文化不断层,历史不断代的具体体现。十堰,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除了“郧县人头骨”外,还有众多遗迹令人惊叹。

五龙宫遗址

图片

雕刻在五龙宫基岩上的石龙浮雕

2022年11月16日,十堰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汇报会公布了最新考古成果。

 

 

 

 

 

遗址内累计出土文物1000余件,出土遗物年代最早为汉,偶见宋(金),多为明清,延续至民国。部分瓷器、钱币可当标准器断代,形成一个可靠的年代序列,该考古发掘也是全国宗教考古与建筑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

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

 

 

 

 

 

图片

青龙山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由恐龙湖、青龙山恐龙等化石群组成,是世界上恐龙蛋种类最多、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质公园,其中发现最多的一窝恐龙蛋化石多达61枚,举世罕见,7个衍变区涵盖距今1.35亿年至6700万年,其覆盖面积达4.2平方公里。

图片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国家地质遗迹公园中唯一以古生物化石命名的自然保护区,地表可见的恐龙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个,地下贮存的恐龙蛋化石更多。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为国内外研究恐龙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

黄龙洞遗址

图片

黄龙洞遗址出土了人类化石“郧西人”,距今10万年。

图片

黄龙洞遗址出土人牙化石

图片

黄龙洞遗址出土石器

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距今5至10万年,解剖结构具有现代人特征的人类化石。

房县七里河遗址

 

 

 

 

 

房县七里河遗址共发现古房屋遗迹19处、墓葬26处,以及一大批陶器、石器和骨器。经考古鉴定此遗址是新石器年代,距今4200年—4600年。

辽瓦店子遗址

图片

遗址全景

辽瓦店子遗址距今3600年,包含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各个时代的堆积,其中尤以新石器时代、夏、商、两周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且有很多遗迹现象和器型都是首次发现,填补了鄂西北文化发展的空白。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敕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1982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

在历史的长河中

十堰留下的国宝遗珍

件件精美绝伦,光耀于世

那些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

承载着十堰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

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十堰文物资料丰富,馆藏文物达5.5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958件,居湖北省首位。众多文物足以证明十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图片

竹溪县“皇木”石刻,距今400余年,1983年于竹溪县慈孝沟被发现。

图片

明真武铜坐像,距今600余年,2007年回到家乡。

图片

张三丰铜铸鎏金组像,距今600余年,永乐大帝下令在京铸造后运往武当。

图片

明金龙,作法投简法器,距今600余年,1981年武当山紫霄宫赐剑台出土。

图片

唐三彩龙首杯,距今约1370年,出土于李泰家族墓。

图片

东周铜盘、铜匜,距今2000余年,2001年于郧阳区五峰乡肖家河境出土。

图片

东周玉柄铁剑,春秋中晚期时代产物,距今约2500年,2006年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地出土。

图片

商代卜骨,距今约3600年,出土于郧阳区辽瓦店子遗址。

图片

新石器时代彩陶钵,出土于郧阳区大寺遗址。

图片

恐龙蛋化石,属于中生代白垩纪,1995年于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一带发现。

亿万年沧海桑田

日月间斗转星移

如今的十堰,正勠力同心

秉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迈着青春活力的步伐

努力构建

“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发展格局

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的跑道上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十堰,一座山水秀丽的宜居之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堰,一座五彩缤纷的生态之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堰,一座活力迸发的希望之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堰,一座温暖文明的幸福之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综合编辑:杜树人、孙一帆、李晓静、姜鹏

点击视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