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西游记》被法国学生“搬进”巴黎校园:中文演绎,引来观众满座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4-10 17:13

“猪八戒把钉耙用出了魔杖味儿”,近日,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篇章的话剧,被14名法国学生联合“搬进”了巴黎的一所高校,登台演出。

演出视频被分享到国内社交平台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视频中,演员普通话说得不算流畅,动作神态很是用力,表演也并非专业,但是有人留言道:“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可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分享者名叫六六(化名),正在法国留学,当晚他是观众席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这场“非专业的话剧”,在校内演出时,同样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围观,“它是在学校最大的一个演播厅进行的,200多个席位,平常活动只能坐一半的人,但那天坐满了观众,还有人站在后面的走道上。”

图片

为鼓励学生开口讲中文

意外爆火的实践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通过邮箱联系到这场话剧排练背后的推助者——郭晶晶。采访对话中,她告诉记者,这场演出获得的关注量,大大超过了她的想象,“很是意外,因为这是我们学生的实践作品。”

郭晶晶老家沈阳,2013年到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文。身为学校副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教学法,每天都在钻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快速学习、应用好中文。

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在学习中文时,门槛往往卡在“开口说”上,“他们会觉得中文语调发音难,不敢讲。”

2018年时,为解决这项难题,郭晶晶在学校组建话剧社,尝试通过“中文话剧演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开口说中文,每年一次汇演。

从话剧社成立到今天,她带着学生成功演出了3场剧目。第一场《雷雨》第四幕,第二场《暗恋桃花源》,“前两场都是在小教室进行,今年的《西游记》首次进行公开表演。我们也很惊讶,现场会有这么多观众。不止是华人面孔,更多的是西方人。还有我们以前毕业的学生,听到演出消息也回来了。”

图片

“猴哥”“八戒”紧急参演

零基础中文演员上场

“话剧促学”的中文教学方法,已经明显起到了作用。郭晶晶介绍说,《雷雨》演出那年,他们班上有一名60多岁的“白发学生”,退休前是拉丁语教师,因为对中文感兴趣,退休后又开始学习中文。

“这位老先生写和看的能力都可以,但上课从来不说话,怎么劝都不张口。我跟他说‘你一定要来我们话剧社’。他那次倒真听了建议,在《雷雨》里演出了父亲的角色。”她记得,当时老先生说用中文演话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终他克服了挑战,慢慢习惯开口说中文。”

图片

今年的《西游记》演出,有点特殊。一般来说,他们话剧社采用的演员要拥有至少1年的中文学龄。而在今年,由于没能及时找到适合的演员,“猪八戒”“孙悟空”都是紧急排演。其中,扮演“孙悟空”的让路易,之前是学习艺术专业的,出于对中文的兴趣,选择辅修中文。

话剧编排,听从了学生们的建议。郭晶晶告诉记者,他们把演出招募演员的消息扩散出去后,还有名“中文零基础”的韩国留学生找到话剧社,申请演出,“他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着《西游记》的故事长大的,对这个话本很感兴趣。”

话剧社每次排练,每次他都来,“问我能不能留下。”郭晶晶说,所以话剧团特意为他设置了花果山“小猴妖”的角色,符合语境,不用说中文。

海外中文教育

推动跨文化交流

平时排练,这名韩国留学生会带朋友过来观看,“他们听不懂中文,但每次都看得很开心。我想这就是《西游记》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语言的障碍。”

到法国执教10年,郭晶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她看来,“跨文化传播”能够消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和人的不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就像这次的话剧,能够被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西游记》在海外很有影响力。”她告诉记者,法国中学生教材中还有一篇章节,专门介绍《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

目前,郭晶晶所执教的中文系是学校专业分类下就读人数最多的院系之一,除了话剧表演这种教学方式外,学校还举办过中文画展进校园、京剧演出等活动。“现在有的中文系学生可能比我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都要多得多,他们是真的喜欢。”

采访的最后,郭晶晶说,她希望自己教出的中文系学生,不只是简单学习中文,还能够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等等,“以综合的眼光去看中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