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健康课】避免慢性肾脏病发展,专家提醒:早预防、早诊治!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3-09 17:55

2023年3月9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世界肾脏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健康——关注高风险人群,预防意外肾损伤。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8.2%,患者多达上亿人。南京市中医院肾脏病科主任郑艳辉提醒,许多肾脏疾病早期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对避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大咖小传】

图片

郑艳辉

郑艳辉,南京市中医院肾脏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南京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及其肾脏并发症,包括肥胖相关肾病、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相关肾病以及疲劳、精神不振、自汗、盗汗、失眠等亚健康疾病。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肾不好影响诸多功能,“亮红灯”的不仅是小便

肾脏是人体内一个实质性器官,位于脊柱旁的两侧,大概相当于拳头的大小。不大的肾脏却在人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多种功能。郑艳辉主任介绍,这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排出人体摄入或是食物分解代谢产生的水分。“我们正常人通常一天有2000毫升左右的小便,这也是肾脏最主要的功能。”

肾脏能排出的不仅有水分,还有毒素。人体代谢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经过肾脏中肾小球的滤过,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可以将有毒物质排出来的,达到排毒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的肾脏还能够调节人体的酸碱、电解质平衡。同时,能够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就是促进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物质。

图片

“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多数患者起病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不容易引起重视。”那么有哪些信号值得引起重视?郑艳辉主任指出,小便的异常就是最容易观察到的征兆。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可能较多。尿变色,呈浓茶色、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里面可能有红细胞或者白细胞。同时,尿量过多或过少,特别是夜尿增多,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如果肾脏排毒的能力下降了,甚至有了肾功能不全的情况,那么毒素在体内蓄积以后对人体的各个脏器是都有影响的。”郑艳辉主任举例解释道,如果影响了胃肠道,会出现胃肠道黏膜的糜烂损伤,有的病人会出现恶心不想吃饭,严重的会出现呕吐。有的病人可能出现消化道的出血,表现为大便发黑。再比如,还有一部分人出现电解质紊乱后,会出现高钾或者是低钾以及钙磷代谢异常。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还会向这些人群“下手”

27岁的王先生正值青壮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肾病”有什么联系。加起班来“996”甚至“007”都不在少数,工作压力非常大的王先生在被送入南京市中医院就诊前甚至连自己的血压都没有关注过。可这一量,就把医护人员吓了一跳,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10mmHg,明显的高血压。与此同时,经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达到了3g每24小时,远远超过了正常人0.15g每24小时的标准。

郑艳辉主任直言,原先在慢性肾脏疾病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原发性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如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这些继发性因素随之增加了不少。“2021年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糖尿病人是5.37亿,其中就有40%左右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另一方面,专家介绍,国内高血压人群达3.3亿,高血压引起的肾损伤不仅有发展相对缓和的肾小动脉硬化;舒张压大于130mmHg的恶性高血压更会在短期内引起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成为肾衰的致病因素。

扶正祛邪,中医药为延缓慢性肾病病程发挥优势

很多人对于慢性肾脏病都有恐慌,感到肾病=尿毒症=死亡,那么真的是可以画等号的吗?郑艳辉主任指出,慢性肾脏病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如果是有蛋白尿、血尿,或者是肾脏有形态学异常,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毫升每分钟持续三个月,都称为慢性肾脏病。

而根据肾小球滤过率,郑艳辉主任介绍,慢性肾脏病又可分为五期。值得注意的是,越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就能获得越好的疗效。“一期二期的时候,主要以蛋白尿、血尿为主,那么到了三四期就是肾功能逐渐下降了,到了第五期则需要肾替代治疗。”

慢性肾脏病,在中医的理解中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中,本虚是有多证型的,又细分脾肾亏虚、肺肾亏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功能失调以后,也有水湿、湿热、淤血、痰浊之分的标实证。“治疗时我们主要是扶正祛邪,根据本虚标实的证型不同采用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热利湿或者是健脾化湿泄浊等法。早期就把蛋白尿血尿控制好,这样就可以避免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即使在慢性肾病三四期同样的积极扶助正气,也可使肾功能改善,有助于保持肾功能长期的稳定。”

郑艳辉主任告诉记者,自己上周就接诊了一位血肌酐高达400umol/l多的病人,就诊时已经脸色发黑,在通过服用21服黄芪、山药等扶正祛邪中药后,复查血肌酐数值降至300umol/l,脸色也恢复了正常,不再发黑。

图片

保护肾脏,别忽视还有这两大“杀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郑艳辉主任表示,对于正常人群而言,保护肾脏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做起。在饮食上,低盐、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超负荷的运动量或者工作量。

图片

郑艳辉特别提醒,在日常中人们还容易忽视两大肾脏“杀手”,一类是高蛋白饮食,会加重对肾脏的负担。另一类则是药物对肾的损伤,“比如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吃过多的止疼药其实都是对肾脏有不利影响的。”

除了日常中可以注意观察自己的小便和身体症状,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都建议要定期进行尿常规、微量蛋白尿、肾功能和肾脏B超等检查,用以作为早期判断的标准,早发现早治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通讯员 莫禹凡

视频摄制 吴伟龙

图源 视觉中国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