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国际著名气候学家罗京佳:追“厄尔尼诺”的人
2022-09-15 18:04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国际著名气候学家、南信大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无比忙碌。因为史无前例的爆表气温,他频繁在媒体亮相,为大众解读高温成因,一遍又一遍地呼吁着给地球“降降温”。追踪了二十多年的“厄尔尼诺”,罗京佳无疑是最熟悉它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罗京佳的科研人生,是从“放牛娃”的逆袭开始的。

罗京佳非常“冻龄”。已经50岁的他,穿着格子T恤和牛仔裤,戴着斯文的金丝眼镜,走在南信大校园里,偶尔还会被路过的学生误认,喊上一声 “师兄”。

图片

这一声“师兄”,让罗京佳想起了1993年被南京气象学院破格录取时青春勃发的自己。罗京佳的老家在浙江的天目山上,小时候他还在生产队放过牛。中考时,他和那时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农村孩子一样,选择报考中专。从南昌气象学校毕业后,罗京佳被西安市气象局看中招走,成为一名地面气象观测员。

端起了大城市里的“铁饭碗”,罗京佳却并不满足,“一辈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做着观测,总觉得缺点劲呀!”在得知中专生也能以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后,罗京佳燃起了深造的愿望。“我成了陕西气象学校函授课程的常客。”罗京佳回忆,自己历经了3年的复习,终于在199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同等学力的身份被南京气象学院(南信大的前身)破格录取为天气动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从何金海教授学习东亚季风。“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罗京佳说。

“南气院帮我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又引导我走上了气象研究之路。”作为班上唯一一个中专生,罗京佳确实收到同学们不一样的眼光——大家钦佩地送他“科学家”的雅号。留校任教一年后,“不安分”的基因又在罗京佳的血液里鼓动,“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吧!”当时,全校只有一台电脑可以联网接收电子邮件。他至今犹记无数次在黄昏时分跑到老行政楼,在老师们的推荐下填写材料,一封封发出留学申请,一次次盼望回复。最终,罗京佳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于1997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物理海洋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的海洋与气候学家山形俊男教授,开启了他20多年的海外旅居生活。

在国外,罗京佳屡获殊荣。旅日的十多年间,罗京佳心无旁骛、潜心不倦,科研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为了能够使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博士毕业后,罗京佳放弃了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邀请,选择继续留在日本做博士后。他敏锐地感知到,模式研究将是未来大气-海洋科学界的重要前沿领域。“别人说我没有做模式的基础,做起来会很难,但我想试试看。”罗京佳说。

在海外多年后,罗京佳选择了回国。他和母校签下了19年长约,将在南信大工作到65岁。

2001年到2003年,罗京佳不分昼夜地泡在实验室,就只专心完成一件事——研发他的全球气候模式。这段“头悬梁锥刺股”的科研生活,带给他最大的变化是学术地位的飞升:凭借着自己研发的两代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全球气候模式,和独特有效的气候预测系统,罗京佳成为了全球气候学界年轻有为的领军人才。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罗京佳研发的全球气候模式,针对的正是时下让全球都头疼的气候难题“厄尔尼诺”。它和妹妹“拉尼娜”一道,组成了极端气候产生的“主要幕后元凶”。要是能提前预测到夏天温度会不会爆表,冬天会不会冻手冻脚,一些自然灾害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发生了呢?利用自己研发的全球气候预测模式,罗京佳在全球首次提前一年成功实时预报出2006年印度洋特殊气候现象“偶极子事件”,并连续成功预报了此后三年的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轰动。预测结果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用作国际培训材料。

2008年,罗京佳研发的气候模式首次将厄尔尼诺及其全球气候异常的预测提前到2年,而当时的气候模式大多只能提供6个月左右的预报。即使是1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上也只有罗京佳的气候模式,每月能提供两年的厄尔尼诺实时预测结果。

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2018年,罗京佳放弃澳大利亚的终身职位,回到中国,和母校南信大一口气签下了19年长约,并组建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担任院长。此时的罗京佳,已经在《自然》《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一流科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文章被国际期刊杂志总引用数超过7400次,全球媒体对其研究成果的报道多达百余次。以他的科学成就,本可以在澳洲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为何还要回国选择重新开始?

图片

“能够被祖国所需要,我的内心是很受鼓舞的”,罗京佳说,自己在回国前,在澳大利亚国家气象局担任高级研究员,按照普通的合约签订习惯,多半是五年一签。“我们搞科研,五年做完就走,能出什么成果?科研要的是不断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要有一定的持续性。”

如今的罗京佳,已是国家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气候模式预测系统,还成功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气象保障。

在罗京佳的努力下,研究院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30人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气候预测系统1.0版也已成功在南信大超算机上建立并稳定运行,从2019年1月起开始提供长达两年的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气候预测信息,可提供全球月-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异常等预测信息。研究院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显现,与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图片

罗京佳教授代表南信大参加2019年汛期全国气候预测会商

“科学研究最终一定要落地,一定要造福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本身的发展。”这是罗京佳的科学观。他的研究结果曾应用于日本的船运公司、南非的农业水文部门以及澳大利亚的渔业养殖、台风预测、大堡礁保护等,对经济社会产生了直接价值。在国内,罗京佳的逐月实时预测系统多次预测了极端气候事件,深度参与了国家和地方业务预测服务。

“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连学生都感受到他破釜沉舟的决心。“老师每天9点前到办公室,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从没见他休息过一天。”罗京佳带的直博学生伍继业说。

图片

罗京佳(右二)和学生们在一起

但罗京佳对学生却不像对自己这样严苛。有次伍继业因为打篮球“翘了班”,回来途中碰到了罗京佳,已做好挨骂准备的他却被罗京佳表扬“多锻炼身体是好事”。“老师不要求我们时刻闷在实验室里,他希望我们平衡科研和生活,多出门看看,多接受不同的观点,将科研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今年6月底南信大的毕业典礼上,罗京佳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无比淡定地分享了自己“螺旋式自我提升”的人生过往:“今天我和在座同学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是因为你们和我当年一样有着梦想,即将走上社会、结婚生子,独立肩负起你们的责任。人生的起点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否能持之以恒坚定你的选择。”罗京佳用自己不懈拼搏的经历鼓励毕业生,不论人生遇到高潮或低谷,都能勤奋、自信、坚强、有毅力,热爱家人、热爱工作、热爱国家。

图片

南信大2022年毕业典礼上,罗京佳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快问快答】

Y: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L:罗京佳

Y:介意学生们提到您曾经的那段“放牛娃”的经历吗?

L:新闻报道以后他们才知道的,以前我没说过。

Y:长久的气象研究和数据分析,您觉得枯燥吗?

L:要对科研感兴趣就不会觉得枯燥。我经常跟学生讲,作为研究生,首先要对科研感兴趣,感兴趣以后你喜欢上它了,经历多了,就会有一种收获和快乐。

Y:如果不研究气象,您会选择学什么专业?

L:呃……这个还真没想过呢。

Y:现在的学生都担心做科研会秃头,您的发际线是怎样保持的?

L:哈哈哈哈,这个不好说。也许生活简单一些,就不太容易老吧。还有就是家族基因。嗯……还有你的生活态度,要开朗一些。

Y:气象很多人会概括为“观云识天”,看了这么多的云,您最喜欢什么形状的?

L:比如夏天季雨来了,很强很强的对流云,乌云滚滚。有的时候是天上这种钩卷云,看上去挺漂亮的。

Y:不做研究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做饭吗?

L:以前会去踢足球、打乒乓球。现在的话,看书或者上网,还有和家人的沟通。

文 | 实习生 周宏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供图 南信大

视频摄制 | 戎毅晔 伏一凡(实习)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

编辑 : 严静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