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鄱阳湖抗旱记
2022-08-22 10:51

 今年6月下旬以来,江西持续高温少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

位于江西庐山市的星子站是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水文站负责人刘琨和同事每天都关注着水位的变化。

8月19日,鄱阳湖星子站跌破10米低枯水位;8月20日10时,星子站水位降至9.76米,不到历史最高水位22.63米的一半。

图片

在星子水文站不远处的落星墩,是鄱阳湖中的一处地标。如今已经水落墩出,大片草洲取代了往日的湖面。

图片

在鄱阳湖另一处地标——永修县吴城镇“水上公路”,如今湖水退去,公路两侧草洲茂盛,“水上公路”变身“草原之路”。

图片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而环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的粮食主产区。受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环湖地区已出现旱情。

眼下正是中稻的灌浆抽穗期,稻田能不能“喝饱”水决定着今年的水稻产量。最近几天,72岁的种粮户杨清水冒着炎炎烈日到处奔走,为自家的10多亩稻田寻找灌溉水源。

图片

同样为水犯愁的,还有湖对岸的种粮大户曹黎明。他今年种了190亩田,田间割完一茬的再生稻现在正抽出新叶,也需要及时补水。

图片

曹黎明的农田距离鄱阳湖本不到1公里,但此时的鄱阳湖水面“后退”了约300米。往日烟波浩渺的景象不再,露出成片的草洲和一条河道。

当地政府组织人员花5天时间挖了一条水渠,8台抽水机日夜不停运转,保障湖边农田的灌溉用水。

图片

湖水抽到水渠,经提灌进入灌溉渠,再从灌溉渠抽到农田中。几经周折,曹黎明家种植的水稻才能“喝上水”。

图片

算上开挖沟渠的成本,购买水泵、管道的费用和抽水泵运转产生的电费等,种粮大户们的种粮成本相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即便粮食收成不受影响,今年种粮的收益也会减少。

图片

记者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8月19日,此轮旱情已造成全省220.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47.4千公顷,绝收19.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17.3亿元。

面对旱情,各地干部群众千方百计抗旱保丰收,开挖水渠、架设水泵、打机井、人工增雨……在环鄱阳湖地区,抗旱忙碌的场景随处可见。

图片

紧邻修河的三角乡是江西省永修县的产粮大乡。由于修河水位下降,乡里一个大型提灌站的取水口离水面有三四十米远,没办法取到水。当地干部组织2台挖机连夜新挖了一段取水渠,保障了灌区内5万多亩农田的用水。

图片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也是众多候鸟和水生生物的家园。为防止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因鄱阳湖水位降低而搁浅,沿湖渔政部门和江豚巡护队加强了湖区的巡护力度。

图片

据了解,目前渔政部门尚未接到江豚搁浅死亡的报告,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对候鸟和其他水生生物带来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评估。

根据预报,未来一周,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鄱阳湖地区抗旱保丰收等工作仍在进行……

图片

记者:余刚 李宗胤

编辑:田甜

素材支持:湖口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点击视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