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所以需要记者采访并记录下来。”8月10日上午,由扬子晚报和共青团苏州市委联合推出的“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新闻采写公益课程走进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青少年暑托班,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生动有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在了解了什么是新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后,孩子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体验,感受记者这一职业的独特魅力。
今年7月,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团市委共同发起了苏州市青少年暑托班项目,通过集中式课程化、分布式活动类、嵌入式行业性三类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设共计1355个办班点。劳逸结合的课程、免费公益的模式、安心舒适的环境,暑托班既切实缓解了家长们的现实痛点,也彰显了苏州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理念。
苏州市税务局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干部职工的关心关爱,在暑期开设了儿童公益课程、亲子活动等多项暑托项目,多措并举为干部职工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有利条件。
当天上午9点半,19位小朋友及家长在座位上等候活动开始。每个小朋友都带了各自的笔记本和笔,端正地坐着,好奇地盯着大屏幕上的问题“小记者是什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小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介绍新闻的基本要素、采访技巧、新闻写作等内容,还通过自己的采访经历为孩子们揭秘了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流程。
“留心处处皆新闻,小处也有大新闻。”听到老师说道大新闻有时在细微处,认真聆听的包意希小朋友举手说道:“老师,记者就是要观察生活,寻找新鲜的事情,比如说老爷爷遛狗每天都能见到,所以这不是新闻。”在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纷纷拿起笔记下关键点,认真学习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小记者”,种下一棵“记者梦”的种子。
讲解课程结束后,小朋友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实践。孩子们结合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先掌握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并在纸上写下问题提纲,然后现场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党建工作科干部刘铮。“刘爷爷您好,毛笔字现在会写的人越来越少了,您为什么想要一直写下去呢?”面对来自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小学四(2)班朱逸臣的提问,刘铮笑着回答道:“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毛笔作为中国的国粹,有上千年的历史。如果你学过毛笔,那你的硬笔也会写得很生动形象。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大家知道一个圆圈里面加一个点是什么字吗?就是日。我们的文字是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有尊严的,从前辈那里流传至今都没有变过,所以我们应该对文字心存敬畏。”采访结束,朱逸臣礼貌地向刘铮爷爷表示了感谢。
来自星海小学四(11)班的倪思琪问道:“刘爷爷您好,为什么您要去广西支教呢?” 刘铮回忆道:“现在的年轻一代经常提笔忘字,我觉得学好书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时广西很需要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前往当地进行支教,现在我还会远程给那里的小朋友上课。”“谢谢爷爷,我学习到了很多。” 倪思琪说道。
“今天我学习了小记者如何采访,知道了5个w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发生。我觉得小记者采访有一点难,但我想要通过努力,完成这个任务。”来自星洲小学三(9)班的孙熙芮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刘爷爷之后我知道了书法是很有用的东西,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非常重要。”同时,她表示,自己对“小记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采访前需要先查找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写成一篇优秀的新闻稿,“做小记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暑托班学员可将采访所得或在暑托班的所学、所见、所感,以新闻或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扫描稿纸下方或本文末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积木老师企业微信二维码投稿。对暑托班学员的上述投稿,扬子晚报将择优在扬子晚报相关平台进行刊发,并颁发证书。暑托班结束后,扬子晚报将联合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对其中的优秀投稿进行评奖,并联合颁发获奖证书。
统筹策划 薛马义
实习生 谢宁娜 温靖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