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苏州手工艺人用知了壳制作的“毛猴”惟妙惟肖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21 20:39

初夏时节,又到知了脱壳的季节,来自苏州太仓的手工艺人奚常青利用知了壳、辛夷等材料制作出非常可爱的“毛猴”工艺品,每只“毛猴”看上去惟妙惟肖,既生动又活泼。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奚常青,先后制作出数百件“毛猴”工艺品,这些年来,他一直痴迷于创作“毛猴”工艺品,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造型各异的“毛猴”演绎着“人生百态”

玩滑板的、挑担子的、乘凉的、骑马的、看报的、下棋的……这些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毛猴”作品均出自太仓市非遗传承人奚常青之手。6月20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了奚常青。在奚常青的家中,有着非常多的“毛猴”工艺品,有的踩在滑板上做着高难度动作、有的挑着担子赶着去集市、有的坐在长凳上扇着扇子在乘凉……各式各样的“毛猴”齐聚在奚常青的家中,每件作品都存放在展示盒中,像是在演绎着“人生百态”。

奚常青介绍,他在家里每做一件“毛猴”作品都会按照作品描绘的场景分别取名字,比如“悟空被压五行山”和“琴棋书画”,它们分别描绘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画面,以及“毛猴”们下棋、弹琴、画画等场景。这些“毛猴”大约有三四厘米高,采用辛夷、蝉蜕等材料来构造出猴子体态、动作。因其浑身披毛,长相、形态都酷似猴子,所以被称为“毛猴”。“辛夷”是冬季采摘的玉兰花花蕊,一般用它做猴身;“蝉蜕”是知了壳,用来做猴脸、四肢、毛发等部位。奚常青制作的“毛猴”栩栩如生,参观过的人无不为之称赞。

最得意的“毛猴”作品斩获优秀作品奖

今年51岁的奚常青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太仓人,在二十多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毛猴”工艺品,他觉得这个民间工艺品十分有趣,从那时开始他尝试着制作“毛猴”,一直做到了现在。奚常青对记者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觉得胶水不太容易干。用的是无色透明的白乳胶,粘胶水的地方干了之后一点都看不出来,效果很好,就是时间太长了,还可能会影响到造型,所以进行了多次调整。”就这样,奚常青的第一件“毛猴”作品诞生了,这只“毛猴”张开双臂、伸着双腿,煞是可爱。

奚常青回忆道,第一次制作成功之后,觉得制作“毛猴”还挺简单的,“毛猴”的毛发、额头、嘴巴 ,这些看上去都十分逼真。其中,奚常青最得意的作品是“凉亭消夏图”,这件作品曾经在苏州市民间艺术节上斩获优秀作品奖,这也是他特别喜欢的“毛猴”作品。这件作品中,有在凉亭里面有下棋的“毛猴”、看书的“毛猴”、睡觉的“毛猴”、有扇着扇子的“毛猴”,描绘出了一幅在凉亭下吹风乘凉的场景,十分逼真。

计划开设手工课程传授“毛猴”制作技艺

奚常青说,作为制作“毛猴”的主要材料,知了壳要尽量去野外树林里找,因为药店里买来的知了壳要经过烘干,有时候会肢体不完整,而且经过处理的知了壳比较小,所以不适合制作“毛猴”。奚常青用到的知了壳一般都是去公路旁边的树林里捡的,然后再去买一些辛夷和白乳胶,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毛猴”了,奚常青用镊子把知了壳的前肢、头部、后肢都掰下来,再把辛夷仔细修剪一下,最后用白乳胶粘合起来,这样一只“毛猴”就完成了。在这之后可以做一些小道具,比如“毛猴”用的拐杖,可以把牙签削短后在火上烤,还有“毛猴”扇风用的扇子,可以用干燥的棕树叶剪成一把扇子的样子。制作“毛猴”难就难在这些小道具上,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耐心寻找可以制作道具的材料。奚常青说:“做‘毛猴’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制作这些道具有些困难。”

每到暑假,奚常青都会指导社区里的孩子们制作“毛猴”工艺品,帮助孩子们了解民间艺术,让他们沉浸式体验手工的乐趣,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奚先生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会开设非遗文化手工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毛猴”,让“毛猴”制作技艺得以传承下去。实习生 沈宇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