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疗愈心灵,一场特殊儿童音乐会感动了许多人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5-29 14:28

扬子晚报网5月29日讯(记者 徐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南京市第一届“报恩杯”星星向融公益音乐会于5月28日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恩剧场举办。孤独症孩子带来了钢琴演奏、手风琴合奏、吉他弹唱等才艺表演,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的温馨氛围中,感受着爱的流动。

秦淮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宇儿童发展中心)主任刘婷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十几个特殊孩子参加演奏的嘉宾中,有部分孤独症孩子。他们在年幼时便表现出了音乐方面的独特天赋,会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听到音乐会露出各种表情。这些孩子学习乐器多年,获得过各类音乐证书,甚至举办过小型个人音乐会。他们的经历就是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也告诉更多的人,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音乐治疗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集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一种整体性、系统化的治疗手段,目前已被国际公认并广泛使用。通过让特殊儿童聆听音乐,刺激听觉系统,能够达到刺激大脑和平复情绪的目的。”刘婷介绍道,这也是一场“融合”的音乐会,邀请了部分健全孩子一起同台演出,让他们互相交流。

音乐会上,2001年出生的曹珊参与表演了手风琴二重奏《我和我的祖国》、吉他弹唱《这世界那么多人》等。曹珊是孤独症患者,2019年6月毕业于南京市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餐营养烹饪专业,2019年7月进入南京莱斯科技服务餐饮部工作。曹珊学习乐器弹奏十多年,先后以优秀成绩获得江苏省音协钢琴和手风琴10级证书、南京艺术学院的葫芦丝7级证书,并顺利通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8级演奏考试。每年暑假,曹珊都会举办近2个小时的音乐会表演,已经举办了8次小型个人音乐会。

5岁手风琴考过五级,7岁通过八级;10岁钢琴过十级,11岁考上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2000年出生的包涵也是孤独症患者,2018年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计算机与科学专业,目前大学本科三年级在读。包涵2015年主修手风琴,专业课成绩在川音附中排列第一名,20多本奖状、金牌和奖杯,见证了包涵的成长。此次音乐会上,包涵钢琴独奏 了《梁祝》、《致爱丽丝》、《童年的记忆》。

南京大报恩文化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南京大报恩文化发展基金会对这些“星星的孩子”的关注是持续不间断的,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打造“慈善+艺术”的特殊儿童关爱项目,持续提升热心人士、爱心企业、公益机构和社会大众对特殊儿童服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促进融合教育理念广泛传播。

活动由南京大报恩文化发展基金会、南京乐活公益发展中心、南京秦淮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以及南京秦淮区康宇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策划,残疾儿童、困难家庭儿童、普通家庭儿童共同参加。活动还得到了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共青团南京市秦淮区委员会、南京市秦淮区妇女联合会、南京市秦淮区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市秦淮区红十字会、南京市秦淮区慈善总会、南京市秦淮区白下高新区妇女委员会等的大力支持。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