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身边——第八届扬子晚报艺术节
展览地点:玄武艺术馆(南京板仓街9号)
开幕时间:6月18日下午三点
展览时间:6月18-25日
本期推出的是水墨画家文爽先生。
文爽,1986年4月13日出生于湖南株洲。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导师张友宪教授。现任教于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水墨画要慢慢写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最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具有渊源历史传承与深厚文化积淀的一门精深的东方艺术。历朝历代名家辈出,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水墨画发展至今,于形式,材料,表现语言,题材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然而如今快节奏的时代特征也给水墨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弊端。那就是水墨画工作者的心态出了问题。即急于求成,为画而画。急于求成表现在作画的目的性很强或为展览或为售卖而弱化了学习的规律性,弱化了日课的积累。忽略了水墨画本身的价值与品位。为画而画表现在一味的为提高绘画技法而画,忽略了水墨画是需要传统文化积淀,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来滋养的。仅为提高绘画技巧最终只能成为一名画匠。
因此,我认为水墨画要慢慢的写。首先说慢,我们总结历代优秀的水墨画家不难发现他们除了水墨画本身具有非凡的成就,于诗词歌赋,金石,美学等领域也具有较高的造诣。如苏东坡,徐渭,黄宾虹等。清代方亨咸曾说“绘事,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此真赏者所以有雅俗之辨也。” 这告诉我们仅会画画的鲜有能达到很高境界的,同时也启发我们要画好水墨画需要多读书需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而真正沉下心去读书了,时间也就过去了,此为慢。其次,人生丰富的阅历也需要用心用时间和空间去换取。南宋赵希鹄曾在《洞天清录》中说到“殊不知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又车辙、马迹半天下,方可下笔,此岂贱者之事哉?”这告诉水墨画工作者在饱读诗书的同时还要行万里路,要有广阔的见识才能下笔。正如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进行了两万三千里的写生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样。如此积年累月是为慢。
再说写,水墨画的题材是具体的内容。而具体的内容通过抽象的写的方式来完成就说明了水墨画与书法的紧密联系。“古人金石、钟鼎、篆、隶,往往如画;而画家写水、写兰、写竹、写梅,写葡萄,多兼书法,正是禅家一合相也。”明代陈继儒曾在《妮古录》中如是说。反之画家如果不懂书法又怎么能实现以书法之法去画呢?众所周知书法的学习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很多水墨工作者不愿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书法,所以他们的很多作品是做出来的,是描出来的,是偏离水墨大道的。因为他们无法体会书法与水墨画之间的关系,水墨画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就无法通过书法这个途径来解决了。
综上,我以为水墨画要慢慢的写。仅以此拙见与同道共勉。
4月22日文爽于秦淮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