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有位书法家因为追星红出了圈
2022-04-26 23:05

追星、养猫、写“爽文”并不是当下年轻人的专属,几百年前的古人早就玩了个遍。这一学期,在给同学们讲授明清文学时,南大文学院苗怀明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要求整理出了明清两朝的古人爱好之最。作业汇总上来,学生们发现,古人们“疯”起来还真是可以,最忠实的“明星后援会会长”,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就是苏东坡的标准“大粉”,曾坚持为苏东坡举办线下生日庆贺长达三十年。

图片

 

追星——

两百多前,就有人开始唱起“苏per爱豆的笑容……”

如果要评选苏轼的真爱粉,那清代书法家翁方纲一定赫然在榜。这一串的“最”无人能及:他是迄今个人召集举办“寿苏会”最多的人;他是自清代以来个人收藏东坡笠展图最多的人;他对“东坡诗尤为推崇,特作《苏诗补注》”;他执著弘扬东坡精神,把东坡推向海外。

学生赵可馨找到了翁方纲作为苏东坡“大粉”的最有利证据:“翁方纲有一很著名的藏书楼, 原来叫‘小蓬莱阁;。陆续购得苏诗与手迹后,他干脆给藏书楼改了名字,直接叫宝苏斋。”除此之外,翁方纲还邀请了扬州画家罗聘,在自己得到的苏诗残宋本上画下了苏轼的画像,供奉于自己的藏书楼“睹像思人”。

真正的“大粉”,给偶像办生日庆贺是必须的。每年腊月十九苏东坡生日,翁方纲召集硕儒名彦,展示书、帖,焚香祭拜,称为祭苏会,题诗歌咏、题画添彩,遍布名贤笔墨,盛况空前。这项活动翁方纲持续了三十年!

“翁方纲放在现代起码也是个‘苏轼’主题超话粉丝大咖/主持人,可谓是贯彻了‘为东坡痴,为东坡狂,为东坡哐哐撞大墙’这一宗旨。”赵可馨说。

养猫——

和他比“猫奴”的程度,你准输

古代爱养猫的人不少,但能爱猫到张之洞这个地步的恐怕还真不多。学生胡明寰告诉记者,张之洞在自己的家里养了数十只猫,并且还要亲自去给他们喂食,并且对猫十分宠溺,有时候猫不小心在张铲屎官喜爱的书籍上拉屎时,他并不愤怒,反而亲自取手帕将其擦干净,还对左右侍从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这番偏袒,真是明目张胆的偏爱呀!

养猫的人和猫生活久后,生活习性也会被“同化”。据传,张之洞每天下午2点时入睡,到晚上10点才起来处理事务。特别喜欢吃鲜果和糕点的张之洞,吃东西的方式也逐渐向猫靠拢,喜欢蹲在椅子上据案而食。这些习惯真的就像猫一样,让人匪夷所思,真是可谓第一猫奴了。

写“爽文”——

现实坎坷,他在书里营造“完美人设”

在当下,通过一些“上帝视角”来描绘故事的电视剧或者文章,得到了一个新的名字“爽句”或是“爽文”。其实,这不是现代人的原创,清代学者夏敬渠早就通过“爽文” 完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梦想。南大学生薛苗整理素材的对象正是夏敬渠,薛苗说,这可算是“最敢想的爽文作家”,“夏敬渠本人的人生相当坎坷,读《野叟曝言》,你会不由得感叹:真敢想!在夏敬渠笔下,主人公文素臣是‘铮铮铁汉,落落奇‘”,诗词歌赋、文韬武略信手拈来。”他六世同堂、坐拥娇妻美妾,个个身怀绝技。他结交天下豪杰、大破反贼得以救驾,皇帝感激不已,将郡主许配给他作“左妻”。不仅如此,皇帝甚至尊称他为“素父”。“带着男主光环的文先生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扫荡众生。不得不说,当今互联网爽文格局都小了!”

图片

 

【老师有话说】

作业太轻松?研究生课程都没有这么大的作业量

古代文学课为啥要让学生整理追星、养猫甚至是写“爽文”? 南大文学院苗怀明教授表示,这只是自己本学期课程作业的一部分。他向记者展示了作业的具体要求:

选择一位自己家乡的明清时期的作家(时间范围为1368年-1912年,地域范围越小越好)。

1、手抄十首(篇、段)这位作家最优秀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诗词曲文辞赋小说戏曲各类文体)。

2、编一份这位作家的生平年表。

3、介绍这位作家作品的刊印、整理情况(包括全集、选集等),并做评述。

4、编制一份2001年-2021年间这位作家研究论著、论文目录(包括港台、国外)。

5、介绍2001年-2021年间这位作家的研究情况(包括港台、国外),并做评述。

“不客气地说,一些学校的研究生课程都未必布置如此大工作量的作业。”苗怀明表示,如果学生选择的是位大作家,作业的篇幅达到二三百页乃至更多都不是问题;如果选择的是位小作家,这位同学很可能是几百年来的第一位研究者,累死累活也只能做个十来页。“好在我们不以篇幅为判分依据,主要看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结果。选择一位自己家乡的作家,从最为基础的工作做起,锻炼的是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将这份作业认真做好,也算是摸到治学门径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题目自然就有了,不必再绞尽脑汁去找。”

给学生打分时,苗怀明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们同样重视的还有对所选作家的感性把握,这位作家的独特个性何在,与别的作家有何不同。“让同学们推举自己家乡的作家评选明清文人之最。目的在让同学们换个角度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选择的这位作家,挖掘其最有个性、最为传神的东西。”

 

通讯员  梁罗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