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月18日讯(通讯员 诸海路 实习生 尤靖文 记者 张可)南京玄武区的红庙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聚集区。此处历史文化悠久,明朝这里称红庙儿街,因有座红墙庙宇得名;清代称红庙街,现简称红庙。
2018年,新街口街道投入资金对基础设施陈旧的红庙街巷和道路两侧的楼宇进行整治出新,对沿街店家门头及外立面进行了改造。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街道将对红庙的政府主导管理向“1+X多元参与”进行转变,通过整合资源,党建引领,建立商家自治联盟、红庙物业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共同做好红庙街巷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共同分享垃圾分类的工作经验,共同享受治理后的红庙环境,共同促进红庙沿街餐饮文化的有序发展。
一方面,街道垃分办联合社区、第三方管理、商家自治联盟,搭建一个垃圾分类多元共治的平台,政府牵头主导,社区积极参与和推进,第三方管理和商家自觉响应,通过议事会、微信群等方式方法,积极宣传和推进街巷店家的垃圾分类。二是成立商户自治联盟,结合红庙餐饮店家多的实际情况,牵头成立了红庙餐饮经营户自治联盟,制定了章程,鼓励和引导商家加强经营时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做好餐饮店家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工作。三是做好分类收运服务,街道为各个店家配备两分类垃圾桶,从源头上确保垃圾分类到位;街道垃分办积极引导玖生环卫和商家自治联盟牵线搭桥,变玖生环卫公司到点位收运为到店家收运,并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店家垃圾量,加大收运频次,既可以方便店家,又可以提升店家的分类质量。四是做好执法保障,筹建了街区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工作站,负责检查店家垃圾分类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检查、抽查、督查,管罚并重,用行政执法来保障和推进分类的开展。
同时,香铺营社区和红庙物业联手组织商家和居民共同做好沿街店家和红庙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红庙物业广泛调动辖区商户积极参与“门前三包”自治,由原来各家“各扫门前雪”变成自治联盟商户间进行互相检查、互相监督。社区紧密联接物业、督导员、志愿者和广大居民,在红庙美食一条街不定期的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进入每家每户,促使广大商家了解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意义,营造干净、整洁、美观的红庙美食街区。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