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门户、强化枢纽功能,是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定位、新目标。作为南通主城“西部门户”,通州区平潮镇全力打造“内联外畅枢纽、产业创新高地、品质宜居新城”,凭借毗邻沪苏通公铁大桥,坐拥南通西站,并有多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的优势,已然成为南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大江奔涌,一桥飞架,高铁疾驰。平潮抓住百年难逢的机遇“风口”,打出交通区位和产业创新“两张牌”,当好南通“西部门户”,打造与“万亿城市”相匹配的高铁新城。
吴欣欣摄
一桥飞架,
滨江名镇担当“门户重任”
2021年底,南通西站的送客平台上,新添了一种定制的“高铁便民车”,启东、如东、海门等县市区的市民打通了直达高铁站的“最后一公里”。发往西站的班车每天达12班,南通西站已成为市民前往上海、南京等地的重要出行“窗口”。
南通西站坐落在平潮镇境内。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和南通西站同时开通运营,一桥飞架南北,长江之上演绎“南通好通”的历史巨变;同年12月,盐通高铁正式通车,南通人迎来家门口的高铁。目前,从南通西站每天有71对动车组开往全国17个大中城市,33列动车全天候通行(早7点至晚11点,日均发送旅客超万人,因疫情影响日均5000人次),最快66分钟抵达上海虹桥,从这里一脚即可踏进上海。从这里始发的至北京高铁也可实现5个半小时直达。平潮已成为高铁进入南通的“第一站”,同时也成为融入上海都市圈的“桥头堡”。
交通枢纽 许从军摄
对于南通市民而言,更欣喜的消息是,随着最近票制票价的公示,从平潮镇始发的轨道交通1号线离开通更近了,今年就可享受到家门口乘坐地铁无缝换乘高铁的“新体验”。
在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的办公室墙上,一张交通区位图格外醒目。从地图上看平潮,沪陕高速、锡通高速、通皋大道在此纵横交错,沪苏通铁路、宁启铁路、盐通高铁从这里穿境而过,借道沪苏通大桥跨江南下通苏嘉甬城际铁路将串起环沪四城,南通西站经海门至新机场线(江海快线)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一张纵贯南北、跨江交汇的立体交通网,在平潮越织越密,从这里通达四方。
平潮北枢纽 卑多敏摄
平潮,这座滨江名镇,在南通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被赋予“门户重镇”的重要角色。
以“退”为进,
区位优势化为发展胜势
跨越天堑,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平潮镇从原来被长江阻隔的传统工业大镇,借力沪苏通大桥的通车机遇,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产业发展热土。
“交通好通了,改变的不仅是区位条件,更应该改变的是发展思路。”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说,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告别产业粗放式增长的传统路径,真正将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
卑多敏摄
为服务高铁新城和交通枢纽建设,2021年,平潮镇关停、拆除了50多家企业,但发展数据却不减反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亿元,全国千强镇排名462位。工业应税销售历史性跨过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7.2%,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64.4亿元,同比增长34%。“这得益于产业的转型发展,好项目的数量和质态有了大幅度提升!”张卫忠告诉记者,围绕“退二优二”新定位,按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效应领先”的理念,平潮镇启动以电子元器件、电子新材料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专业载体打造,培育全球行业的单项冠军。
格雷特码头 卑多敏摄
以退为进,打造全新的特色产业布局。江海电容器、海星电子等龙头企业重心北移,推动平潮工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形成引领和集聚效应。加大对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投产建设四十里北工业园区,目标打造成“省级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同时,引进联东U谷等园区开发公司,提升原平东北工业园区的整体品位,使通扬运河东西两侧工业园区遥相呼应,形成产业整体联动,进而带动老镇区的二次发展,逐步形成副二镇效应。
通过腾退清理,平潮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75亩,为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腾出了发展空间。2021年,江海总部大厦、海星电子产业园、山口精工轴承、上海建檩建联产业大厦等一批重大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成功签约;卓越国际会议中心、江海埃尔纳等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鹏通新能源、腾通科技等亿元项目主体竣工。
科技赋能,
工业重镇蝶变创新高地
岁末年初,走进位于平潮镇的南通山口精工机电有限公司,研磨车间内机声隆隆,一台台精密制造仪器正在有序地对特微型高端精密轴承进行抛光、打磨。“这种特微轴承经过高速磨加工,内径只有头发丝粗细。”公司副总经理邓大吉拿着一只微型轴承介绍说,可别小看这个小轴承,科技含量极高,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产品、无人机、医疗设备等领域。
卑多敏摄
微型轴承的研发,离不开创新的投入。山口精工有25人的研发团队,持有9项发明专利、70多项实用专利,年研发投入占总销售的6%。目前公司正在申报江苏省“小巨人”企业。公司新的厂房将于明年5月投产,将达到每月400万套,企业销售有望翻两番。
平潮是一座传统的“工业重镇”。如今,越来越多的像山口精工这样的企业,正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赋能求变,助力平潮转型蝶变为科创高地。
据了解,平潮镇全年投入研发费用5.8亿元,完成校企产学研合作12项,累计新增发明专利47项。江海股份荣获“江苏省省长质量提名奖”;海星电子荣获“南通市市长质量奖”和首批“江苏精品”认证;格雷特起重、若琪钢构分获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说,依托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平潮镇产业发展将蓄势腾飞。未来5年,平潮镇抓住主业不放松,建成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商贸服务和现代服务三个百亿级产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各增加至3个。到“十四五”期末,全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90家,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0%,成为南通沿江科创带的重要节点。
作者 :郭小川 、朱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