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难的过去“穿越”到和平未来 本报首次使用“穿越机”拍摄江东门纪念馆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1-12-10 17:42

 图片

很多人说,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次沉浸式的洗礼,花上几个小时让自己陷入那片84年前的黑暗中,置身展馆,仿佛“穿越”回那火光冲天的悲惨回忆。不过如果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我们应该如何体会那段历史?今年公祭日前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无人机团队首次使用“穿越机”拍摄纪念馆,空中俯视、高速穿越,仿佛用一只和平鸽的视角冲破阴霾,飞向和平。

FPV穿越机的定义是用最新兴的科技运动“无人竞速机”搭载相机进行拍摄,拥有快速“上天入地”的视觉效果,是目前较为前沿的拍摄手法。扬子晚报拥有全省首支媒体穿越机拍摄团队,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夕,也是首次利用穿越机拍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图片

12月13日晚的烛光祭将拍摄制作成纪实影像《时空之祭》,穿越机拍摄的短片为《时空之祭》先导片,镜头在展馆中的空间穿越,同时也在时间线上“穿越”。画面飞速穿过青松翠柏,也穿过象征苦难的石雕,掠过印满幸存者脚印的石砖,定格在“300000”的数字上,快速的镜头语言带来特殊的震撼感觉。一个个场馆快速从眼前闪过,不由分说地将观众“拽入”那段历史中,看得人心头一紧,沉重史料带来的压迫感涌上心头。 动静交错的剪辑加上蒙太奇手法,在遇难同胞姓名墙前,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活字前,在抗战老兵手印墙前缓缓放慢,视觉冲击和冷静的凝视并行。

图片

短片中,镜头从遗址广场开始,用短短两分钟时间,浓缩这场人类浩劫的展陈场景,穿过胜利的曙光,到胜利之墙、和平公园,从象征着苦难的雕塑开始到象征和平的和平雕塑结束,也意味着从过去的苦难一直“穿越”到和平未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拍摄:陈金刚

剪辑:王一萌

编辑 : 冯秋红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