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参与活动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江苏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指导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推出“歌颂写在大地上——线上马拉松暨打卡红色地标”活动。线上线下产品和活动自4月28日推出以来,持续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他们通过H5产品,线上“跑马”重温党史故事,还邀约伙伴们一同加入。截至7月1日 ,参与线上打卡已超300万人次。线上与线下沉浸式打卡,让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也让江苏的红色资源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
地处无锡闹市的公花园具有116年历史,是中国园林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近代公园。公花园也是无锡革命开始的地方,中国共产党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于公园内。如今这里建成了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今天,打卡红色地标活动来到这里,探寻发生在公花园的红色故事。
公花园全貌
中国园林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近代公园 无锡近代史的“教科书”
无锡的“公花园”,承载着无数无锡人美好童年的回忆,因为地处锡城最繁华的市中心,无锡人也称之为“城中公园”。公花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民众捐资兴建,是中国园林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近代公园。自建成以来,公园一直免费向公众开放,占地五十余亩。公园是以无锡较早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和建国方略为背景、以无锡民族工商业异军突起为经济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公共园林,是无锡民族工商业的象征。2006年,公花园获省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园内文化内涵丰富:楚春申君黄歇在白水荡建过行宫;东晋王羲之曾在此建宅,所留“右军涤砚池”遗迹尚存;明盛冰壑在此建过方塘书院;清代此处沦为白云院的旧寺庙的园林旧址,清末即在此建无锡公园——锡金公园(旧时无锡市由无锡、金匮两县)。
公花园入口
洗砚古池
市民在公花园喝茶
抗战胜利纪念塔
百年历史公花园,见证的大事件还真不少,堪称活生生的无锡近代史的“教科书”。
1911年11月,同盟会员秦毓鎏组织无锡同盟会举行推翻满清地方政权的革命,在公花园内多寿楼前誓师拥护推翻帝制。1916年,无锡军政府组织锡军北伐倒袁,在三清殿(尚武堂)后大草坪上举行誓师大会。1923年10月,无锡第一个青年团组织在公园西社成立。1925年1月,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在公园内成立。土地革命时期,公园经常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声援农村革命的街头剧。秦起、秦邦宪(博古)等曾在公园留下光辉的足迹。无锡早年一些抗日救亡等大型集会也大多在此举行。1949年10月2日,无锡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公花园升起……
公花园素有“华夏第一公园”美誉
公花园白水荡
雕塑再现1925年的那场秘密会议
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成立了
解放后,公园由人民政府接管,成为无锡市第一个市级公园。此后,公花园历经多次扩建、改造、修复,留下了一片古老的历史文脉,供人们访古寻幽。初夏时节,公花园内人们三五成群,在这里漫步休闲,戏鱼听曲,喝茶聊天……记者来到公园内的多寿楼旁草坪上,可见这里有一组雕塑,四个年轻人似在谈天说地忆年华。其实,雕塑再现了1925年1月,公花园内举行的一场秘密会议的场景,那场会议上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成立了。
多寿楼旁的中国共产党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场景群雕。群像从右至左分别为董亦湘、薛萼果(孙冶方)、唐光明、徐萼芳
1925年1月的一天,公花园依然人来人往,人们没有留意多寿楼附近的一片草地上,正召开着一场秘密会议。上海地委派董亦湘前来无锡帮助组建支部,这场会议的主持人便是董亦湘。会上,薛萼果、唐光明、徐萼芳三人凝神静气地听着。董亦湘轻声而郑重地宣布,中共无锡支部成立,会议推选薛萼果(后改名孙冶方)为党支部书记。这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中共组织,薛萼果也成为了中共无锡支部第一任书记。那一年,他只有17岁。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无锡玉祁人,出生在无锡望族薛家,身处动荡年代的他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1923年,15岁的孙冶方参加了由中共党员糜文溶在家乡玉祁发起成立的进步团体青城导社。这年秋天,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第一个支部在公花园西社成立,正在无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连元街小学)读书的薛萼果,经老师张效良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1924年,中共上海地执委决定在无锡发展党员,建立基层组织。薛萼果、唐光明、徐萼芳三名青年团员由董亦湘介绍,转为中共候补党员。
中共无锡支部成立后,无锡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参加革命后,为免连累家人,薛萼果从母姓孙,改名孙冶方。孙冶方等人将全部精力投入革命,在小学教员、青年学生、店员中开展相关工作,并编写杂志《青年评论》。无锡支部的这批党员先后开办工人夜校和识字班,帮助工人补习文化,宣传革命道理。五卅运动爆发后,孙冶方领导无锡的党、团组织开展声援活动,掀起了红色浪潮。
人们来到多寿楼打卡
中共无锡支部第一任书记最后一次回锡
找到无锡革命开始的地方
无锡党史文献中收录有1925年6月7日,孙冶方给中央的报告信件,这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无锡党组织向中央呈送的最早一批书面报告:“今日无锡各学校及市民团体,举行援沪游行示威,到者第三师范、辅仁、泰隆厂工人等4000余人。一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阶级,援助上海工人等口号,民众俱表同情,现象很好……”孙冶方记录下无锡声援五卅运动的情况。他以组织的名义,连续写了4封信,介绍组织成员情况并请求中央派干部来锡指导工作。革命的火种被点燃,一批批无锡儿女前赴后继。
1925年后的24个春秋,无锡儿女在党领导下,驰骋江南水乡,转战太滆长江,以巨大的牺牲,于1949年4月23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征程中,无锡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信念坚定、忘我奋斗的革命志士。
“孙冶方最后一次回无锡是在1979年4月,他专程到公花园寻找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成立开会的地方,我就陪在他的身边。”今年83岁的无锡博物院副研究员朱昱鹏站在公花园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西侧,回忆起42年前的那一天:“孙冶方从多寿楼到九老阁,来来回回走了两趟,然后指着一块空地说:‘当年党支部成立时,就是在这里碰头的。’”50多年没有回来过,公花园多有变化,但孙冶方还是找到了无锡革命开始的地方。
秦起烈士铜像
除了孙冶方,还有必须提及的一个人,这就是无锡工人运动的先驱者——秦起。秦起原名秦锡昌,因决心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取“起”字为名。1925年冬,秦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6年,秦起相继领导了无锡面粉厂的罢工斗争和无锡缫丝女工总同盟罢工。1927年1月4日,无锡县总工会成立,他被选为委员长,领导工人群众开展反对军阀统治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进占无锡。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无锡发生四一四反革命事件,秦起不幸被捕牺牲。
1987年,为纪念秦起牺牲60周年,无锡市委在公花园多寿楼前的草坪上为秦起竖铜像。次年1月,秦起烈士铜像落成,底座正面的“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铭文,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同志题写。该铜像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花园多寿楼悬挂“第一支部”匾额
红色公园建成党建基地
照亮人们的初心启航之路
2008年12月23日,原崇安区委在公花园多寿楼悬挂“第一支部”匾额,并整合秦起烈士铜像等多个红色资源,建立了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无锡第一支部书记袁晓宁介绍, 基地周围红色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有“中国共产党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场景群雕”“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会址”“无锡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秦起烈士铜像”和“新中国无锡第一面国旗升旗处”等诸多红色遗址和纪念地,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是实境课堂的重要现场教学点。
新中国无锡第一面国旗升旗处
社会主义青年团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地
基地是一个面向全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承担着宣誓教育、宣传展示、教育培训和服务指导四大职能,基地现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点、全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教育示范点、全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2019年,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从2008年12月至今,已有90多万人次来到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
无锡市共产党员宣誓基地
党章学堂
“第一支部”仿佛一颗红星,照亮了人们的初心启航之路。以“第一支部”为核心,“红色公园”公花园内的党章学堂、红色书场、信仰之路等党史教育点,都在用更现代的方式,生动讲述着那段斗志昂扬的岁月。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党史教育片、唱响《国际歌》,聆听无锡籍杰出共产党人的传奇故事和英勇事迹……每一位到访者在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都能收获满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