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灯如何拨亮? 22岁高凤英用生命交出答卷
来源:扬子晚报
2021-07-01 07:59

图片

扫码观看微纪录片

图片

1925年,高凤英出生于江苏姜堰(原泰县)贫苦的渔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女游击队员,1947年被捕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同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发出向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学习的号召。

图片

现年89岁的翟道生是高凤英的战友

图片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在纪念国际妇女节社论中号召:“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荣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如今,这张报纸的扫描件被珍藏在海安高凤英烈士陵园陈列室。

 

 

  感悟信仰力量,汲取奋进动能。由“第一支部”党建联盟策划创意,江苏省委党史工办、江苏省档案馆、扬子晚报联合制作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共产党员请回答》6月18日起正式上线。第二集《视死如归高凤英——信仰之灯如何拨亮?》为大家讲述与“晋绥刘胡兰”齐名的“苏中女英雄”高凤英的红色故事。高凤英用生命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答卷。她的答卷,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考题。通讯员 王正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国柱

  她发誓“永远做党的人”

  顽强斗争,坚守秘密,为信仰付出生命

  2021年春天,姜堰烈士陵园,松柏掩映下,高凤英烈士之墓静静伫立。“寄娘(干娘),我看你来了。”一名老人面向墓碑,潸然泪下。老人名叫翟道生,今年89岁,是高凤英当年的战友,也是其义子。他是专门从上海赶回来祭扫寄娘的。每年清明回来“看”寄娘,这样的习惯他保持了数十年。

  她可以一边撑船,一边射击

  让时光回转到90多年前。1925年,高凤英出生于泰州泰县石家埭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她很小的时候,其母被恶霸地主强行拉去当奶娘,被折磨致死;其父在溱潼街上卖鱼,被日伪当作共产党密探枪杀。她13岁就当了“童养媳”。1944年9月,在党的领导下,高凤英的家乡建立了人民政权,开展了二五减租反霸斗争。高凤英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控诉恶霸地主剥削和欺压人民的罪行。她爱憎分明,斗争坚决,深得群众信任,被群众推选为乡妇抗会主任。

  1946年5月,高凤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女游击队员。高凤英可以一边撑船,一边射击,还可以腰缠4颗手榴弹,举枪涉水过河。有一次,高凤英和其他五六名战友遭遇敌人,敌人用机枪向他们扫射,一条大河挡住他们后撤的道路。高凤英主动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掩护同志们安全撤退。当敌人追到河边时,她已潜水过河。

  1947年1月14日,在南通海安高家垛战斗中,高凤英为掩护战友撤退,腿部中弹被捕。“我们子弹已经打得没有了,高凤英要跑出去跟敌人拼的时候,腿部中弹,骨头被打断了,”在那次战斗中和高凤英一同被捕的翟道生回忆。

  坚贞不屈,宁死不泄露秘密

  翟道生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回忆,因为工作关系加同乡,当年他和高凤英很亲。衣服破了,高凤英帮助缝补;身上受伤了,高凤英帮助包扎;肚子饿了,高凤英让出自己的干粮……后来他认高凤英做寄娘(干娘)。

  1947年1月14日,是翟道生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夜里,高凤英被吊在房梁上,遭受敌人毒打,血顺着脚后跟往下滴,她都没有一丝屈服,没有泄露一丁点党的秘密。待看守走远,她叮嘱翟道生:“你知道的那些秘密,就是头被剁(砍)了,也不能说出一个字,要不然,就有更多的同志人头落地。”

  1947年1月15日,天空飘着雪花,高凤英、翟道生以及其他被捕的同志被绑在一条绳上押赴刑场。高凤英挺立在敌人的枪口前,对乡亲们说,要勇敢地战斗下去,胜利就要到来了。

  翟道生因年纪太小被他人解救“捡了一命”。几十年来,他始终不能忘记寄娘临刑前看他的眼神:“寄娘看我,是要我记住夜里她说过的话。”

  现年95岁的布维,是高凤英的入党介绍人,高凤英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深深打动了她,当年她在姜北区做妇联主任,各方面的考察以后,觉得高凤英不错,介绍她入党,“你叫她做什么事她都很主动,什么都做,而且从来不叫苦不叫累。”

  共产党员请回答

  信仰之灯如何拨亮?

  视死如归,是人们对高凤英的赞誉。包括她在内的革命先辈们,缘何能临危不惧、取义成仁?

  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士林:高凤英和刘胡兰有这样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牺牲,勇于奉献。

  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方针:高凤英爱憎分明,英勇无畏,信仰坚定,宁死不屈,她的名字穿越时代,她的精神超越时空。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没有烈士血,何来遍地红?海安是江苏南通地区的一块红色热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幸福生活。

  海安市南莫镇党委书记余星星:高凤英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赓续红色血脉

  让信仰的火把照耀更多后人

  高凤英是翟道生心中的火把,一直在照耀着他的人生。

  翟道生说,高凤英牺牲当年的清明节,他徒步30多公里,冒着危险带着纸做的水果等祭品,来到海安高家垛,在寄娘的坟前长跪半个小时。70多年来,翟道生几乎每年清明节,都到高凤英家乡姜堰烈士陵园,及其牺牲地海安高凤英烈士陵园,“看望”高凤英以及一同牺牲的战友。在姜堰祭扫后,翟道生还要赶去海安高凤英牺牲地。翟道生说,什么都阻挡不了他每年“看”寄娘的脚步,他要“告诉”寄娘,他没有忘记她。他还要告诉她,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

  5年前的那年清明节,翟道生身体不好,一个人坐长途班车回姜堰“吃不消”,但心里一直想着祭扫寄娘一事,儿子主动开车带着他以及十岁的孙子回姜堰。在高凤英的墓前,祖孙三人深深鞠躬。

  去年清明节,因疫情原因,翟道生不能来姜堰了。年年“接待”翟道生的姜堰烈士陵园王正军主任,主动给翟道生打去视频电话。王正军站在高凤英墓前,让翟道生通过视频与寄娘“对话”,完成了隔空祭扫。

  “我总有不能回去祭扫的一天。到那时候,你们要接替我每年去姜堰、海安祭扫高凤英,并一代代传下去。”翟道生如此叮嘱儿子、孙子。

  柳亚西,是烈士陵园志愿者,共产党员,他连续40年义务讲解高凤英的事迹。他说是高凤英拨亮了他信仰之灯。如今,柳亚西的志愿讲解已经有了传人——阚海燕,她用当地“凤凰调”唱响的《女英雄高凤英》,给无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