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许呈村的“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于1913年,当时号称“九十九间半”。1938年,横山上庄村也设立了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陈毅、粟裕等将领在这里抗击日寇、浴血奋战。风雨砥砺,岁月如歌,风物长宜放眼量。曾经的红色文化革命老区历经沧桑巨变,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标杆典范。
百年栉风沐雨,初心坚定不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横溪街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创新学习方式,用活红色资源。通过打造群众身边的“红色课堂”“红色物业”“红色驿站”等方式,让百姓在实景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让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赶超跨越的成效。
通讯员 任莉 王恺 周世成 记者 姜婧仪 季宇轩
生态优先,“横溪味道”助力乡村振兴
车开进吴楚西路,空气都是甜的。马路两边的西瓜摊有序地挨着,瓜农们的精气神儿和6月的骄阳有得一拼,因为西瓜供不应求。来到横溪集镇,“鼎沸”的烟火气中夹杂着当地百姓幸福的笑声。进入石塘竹海,青山环绕,享受遗世独立的美。
“不出远门,就地卖瓜,丝毫不愁。”是当地瓜农的真实写照。而在10多年前,卖个瓜并不容易,瓜农们要拉板车,步行几十公里到城里指定的地方去卖瓜。“经常一出门就是好几天,卖不完不回来,夜里就睡在板车旁,环境很艰苦的。”新杨社区工作人员直言,如今的卖瓜环境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幸福的瓜农 邵丹摄
家门口就有摊位卖瓜,而且卖得相当好。进入6月后,瓜农王兆兴一上午能卖几十个瓜,“很多从主城区过来的人,一买就买十几箱,根本不愁卖,这在过去压根想不到。”
瓜农家门口就能卖光西瓜,主城区市民愿意驾车近1小时赶来买瓜,横溪西瓜如此远近闻名,这背后的“财富密码”离不开街道的苦心经营。街道高标准建设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合作共建横溪西甜瓜产业研究院、瓜菜种苗繁育研究中心,全面对接台创园、溪田田园综合体等平台,做强西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同时,进一步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成立横溪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实现田间地头与千家万户完美相联。
山青水秀,瓜甜米香,这是横溪独特的味道。街道还精心打造了全区首个农产品公用品牌“横溪味道”,将横溪西瓜、石塘米酒等10余个特色农产品统一整合,并先后创建“横溪西瓜”“七仙银牙茶”“勇跃小年糕”等一系列“横溪味道”子品牌,助力21个村(社区)实现“一村一品”,产出收益占农民纯收入由25%提升至50%。
一步一景,一眼一色。周边游,来横溪;微度假,来石塘。“美丽横溪”已经成为江苏人周边游的首选目的地,石塘竹海清静幽深、七仙大福村古朴神秘、田园风光明朗宽阔。横溪打通了乡村+农业+旅游的产业链条,将生态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旅游资源,释放出“美丽经济”新活力,实现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
横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潘训国表示,近年来,横溪街道紧紧围绕江宁区委提出的“打造南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街镇样板’”要求,擦亮乡村秀美底色等举措,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党建引领,革命老区华丽转身
红色精神是刻在横溪人骨子里的。“《挺进横山》拉开了江苏敌后抗战的序幕……”在横山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80多岁的刘维保正在向游客讲解横山的峥嵘岁月。
从1989年开始,刘维保便自发搜集当年新四军在横山与人民共同抗战的史料,今年又去了几个村及敬老院,并找到一些耄耋老人,搜集当年日寇在本地烧杀淫掳祸害乡亲的罪行材料,把这些都整理、记录下来,供后人传阅。
作为革命老区,横溪用活红色资源,依托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党史特别课等活动,让市民在“实景课堂”中感悟百年伟业、坚定理想信念。
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
在横溪,从蓬头稚子到白发垂髫,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党史学习氛围浓厚。纸短情长,石塘村“银铃”党员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一段回忆、一个故事、一张老照片、一种情怀,诉说着和党一起走过的光辉岁月。声声入情,老中青三代党员在520共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响石塘“红色之声”。 重温岁月,石塘村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故事《老王的幸福生活》,展示了在党的政策和带领下,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美丽蜕变。
党建文化
“万事民为先”,横溪街道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践行初心使命,知民之所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官长村党总支书记佘小锐表示,针对党员活动、教育阵地不够丰富的问题,官长村在结合村民意见和村实际的基础上,集约现有资源,设计打造了徐驸客堂——红色五点融合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慈善协会、村民议事会、党史学习教育点、村民活动中心”五点为一体,改建整个过程及日常使用都以群众“自议、自管、自用”为前提,“布置由村民提议、管理由村民参与、活动由村民商议”,从而满足周边群众切实需求,提高功能室使用率,真正建设成为自己的公共客堂。
资源赋能,打造“美丽江苏”新样板
虽以农业为主导,但百姓幸福指数却超高,这与街道的实干、苦干、肯干分不开。“十三五”期间,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21亿元,年平均增长达9.5%。民生服务上,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居住品质不断优化;陶吴小学等4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建成全市首家基层血透室,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题。文旅融合中,先后创成3个省级示范及特色村、2个市级特色村、13个市级示范村、28个市级宜居村,完成249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石塘人家跻身中国最美乡村。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横溪街道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只争朝夕的拼劲、惟有奋斗的坚定开启新征程。
定位清晰,要立足自身丰富的山水资源、独特的乡村风貌,打造“山水共融的花园客厅、城乡融合的典范小镇”。目标明确,至“十四五”末,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翻一番,生态环境质量走在省市前列,率先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内外兼修、令人向往的“美丽江苏”新样板。发力精准,构建“一核两翼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核”就是突出横溪新市镇核心建设地位,“两翼”则是建设陶吴临空产业片区,承接空港经济辐射;建设丹阳宁博跨界组团,构建跨界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多点联动”体现在多点支撑,重点打造龙乡双范、石塘人家、七仙大福村、横山红色片区等“多节点”特色精品,成为全市农业主导型街道的新标杆。
走过“烽火岁月”,横溪街道抢抓发展机遇,用攻坚克难的坚韧勇闯改革的“深水区”,将自身资源优势“变现”于民,点“景”成金,点“瓜”成金。在街道“十四五”发布会上,横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书全表示,站在奋进“十四五”的崭新起点,横溪街道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按照“四个一”的发展体系,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