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升入初中的小健,因为家中只有一个房间,只能和爸爸挤在一张床上;女孩小唐的卧室也是家中的厨房,不论是学习还是睡觉,鼻端总有挥之不去的油烟气……
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曾经对于小健和小唐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在“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中,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通讯员 王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探访地】六合区勤丰村
父亲重病失去平静生活
初夏的午后,蜿蜒的乡村公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热闹景象,但在六合区马鞍街道勤丰村小唐(化名)的家,却有着说不出的萧瑟,这萧瑟从几间明显破败的房屋中透来,似乎也隐藏在小唐父亲那已经失明的双眼之中。
凌乱,是记者踏入小唐家最直接的感受,不知谁家淘汰的旧沙发,摆在旧桌子上的煤气灶……原本应当宽敞的堂屋因为杂乱而显得逼仄起来。
曾经,小唐也享受过并不富足但却平静的生活,但自2016年父亲身患尿毒症,且病情不断恶化,而智力二级残疾的母亲却并不识太多愁滋味。生活的困苦朝着小唐迎面扑来,而她,无法摆脱却又难以应对。
环境改善期待梦想起航
去年的一份心理评估显示,小唐已有自闭倾向,如何更好地帮助她?勤丰村副书记蒋学海告诉记者,得知梦想小屋的计划后,他们当即进行了申请。
“我们也希望通过生活环境的改善,进而给她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六合团区委姚仁杰告诉记者,原先小唐的卧室也是家中的厨房,不仅杂乱而且油烟也会影响学习、睡眠。通过此次改造,厨房用具全部搬至堂屋,小唐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希望这间小屋不仅能成为她的精神港湾,更能成为她的梦想起航地。”
小唐家改造前。
小唐家改造前。
小唐家改造后。
【探访地】玄武区演武新村
父子不再挤一张床
“刚开始社区跟我讲梦想小屋的活动,我还以为就是送一张书桌,没想到‘动静’这么大。”南京市玄武区演武新村一个22平方米的单室套,就是小健(化名)和父亲钱渊哲的家。
粉刷一新的墙壁,让父子俩各有空间的高低床,充分利用阳台空间的储物柜……踏入这间即将完工的“梦想小屋”,已经无法想象曾经的凌乱与逼仄。
玄武团区委柏逸群告诉记者,改造前的小屋一张大床和一个大衣橱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改造后的房间因为功能分区更合理而显得敞亮,实用的高低床也让小健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小空间。
小健家改造前。
小健家改造后。
多年心愿终达成
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仅有0.1,多年依靠低保金生活的钱渊哲坦言,家中闹了好几年的老鼠,虽然知道只有翻新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因为自己的视力还有经济现状,总感觉有心无力。
“刚开始社区工作人员跟我讲的时候,我以为就是送一张书桌。”钱渊哲告诉记者,后来再沟通的时候知道要大搞自己还有点犹豫,觉得没底,“没想到搞得这么好,我的心愿也终于完成了。”钱渊哲说,虽然他和小健还没有搬回来,但施工期间小健特意回来看过好几次,“孩子特别开心。”
“梦想小屋”募捐项目已上线
“梦想小屋”是江苏团省委等单位发起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工作内容之一,该项目将利用两年时间,募集1.2亿元资金,在全省建设10000个“梦想小屋”。
其中南京团市委将在两年时间内募集800 万元,在全市建成400间“梦想小屋”。“梦想小屋”的帮扶对象包括6-16周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实际未得到父母有效监护照料的困境青少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团市委现已联合市慈善总会上线“梦想小屋”募捐项目,期待您也伸出热情之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上一份温暖。
点亮困境儿童的未来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获悉,“梦想小屋”改造也是南京团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连日来,南京团市委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梦想小屋”改造家庭,在推进改造进度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困境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需求。
据悉,南京在落实“梦想改造+”项目时,除了为符合条件的孩子建设1间“梦想小屋”外,还将实行“一对一”结对、每月常态走访、每季集中关爱等3项结对机制,并通过实施心理课堂、暑托班、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计划、爱的回音等6个关爱项目,联合各界爱心力量共同点亮困境儿童的未来。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