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人,寻找82年家住六合王家田附近的张艳一家人!”4月上旬,社交平台里有一段短视频,视频里有一张全家福老照片,发视频的网友“岁月静好”称,要寻30年前的恩人,如今她和哥哥想替父亲还他钱。该短视频起初并没引起关注,后经过置顶,不少当地网友关注并提供线索。最终,在南京六合区雄州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联系上对方,现在他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紫牛新闻记者获悉,5月3日,两家人还在六合相聚,“岁月静好”替父亲还上了当年欠下的2600元并额外给这位恩人1万元,但他勉强收下2600元,拒收那1万元。5月6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这位老人张宝宏。他说:“当年自己只是过得比他们好一点,这事过去这么多年了,对我来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想多谈。”
短视频寻找当年帮过他们的恩人
父亲病逝20多年后,儿女帮他寻债主
5月6日,记者联系上发短视频的女子,她叫张云霞。当时,她在视频中配音说父亲生前有个恩人,姓张,夫人姓董,女儿叫张艳,30年前生活在南京六合县城,可惜没有照片,时间久远,老一辈的记忆只有这些。张云霞一家人当年住在离六合县城30公里外的冶山镇下辖的乡村。怀着感恩的心,她和哥哥找寻了很多年,但因不知道要找的张伯伯全名,她配了一张自家全家福照片,希望张艳一家人看到这张老照片能和他们联系。照片中的张云霞大概三四岁,妈妈抱着她,哥哥站在父亲前面。
张云霞今年已38岁,她说:“只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常常提起这位老朋友,当时家里开沙矿,包鱼塘,还做点其他生意,我小时候是我们村最时髦的孩子,因为穿的都是张伯伯家女儿的衣服,我10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我来六合县城,当时阿姨拉着我的手,步行带我去了新华书店买了一个齐天大圣的文具盒。”
她说,回忆这一幕弹指20多年了,1998年,父亲突然病逝,两家人就失去了联系。成年后的张云霞也搬到六合城区居住,没事时,她就会去王家田周边转转,可当年的小房子都拆迁变化太大,原以为能再次遇见,但一直没有线索。她也去过派出所求助,但信息量太少,没能查出来。
不想父母留下“来生债”
“我记得应该就在王家田菜场附近,当时他们家住的房子是一个胡同,一边全是卧室,中间隔一条水泥路,另一边全是厨房,像单位宿舍,当年的老六合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地方。”张云霞说,唯有这位恩人没联系上,父亲留下的其他债务这些年哥哥相继还了。她和哥哥这10多年来一直寻找都没有结果。一些人劝他们别找了,人死债清,何况你们也找了这么多年,但兄妹俩一直不放弃寻找。直到最近通过社交媒体以及当地自媒体,有网友帮助张云霞确定了要找的人的姓名、年龄及曾经的家庭电话,具体工作和退休情况,并一一留言。张云霞第一时间去寻找,但没有找到,她又来到雄州派出所,民警为帮助查到要找的人张宝宏老人的电话。
当电话联系上张宝宏老人后,张云霞告诉他,她是30年前冶山好友的女儿,一直在寻找他们,要替父亲还债。张宝宏老人忙说,不用了,欢迎兄妹俩一起来玩。确定联系上30年前家里的恩人,张云霞非常高兴,告诉了哥哥。在外地工作的哥哥表示,五一假期回来一起去看望张宝宏一家人。
张云霞告诉记者,因为父亲去世早,又欠下很多债务,她和哥哥没读多少书,早早就四处打工。哥哥跟着装修公司常年在外地打工,工地上的活很辛苦,即便自己再辛苦也不喜欢欠别人的钱。这些年一直挂在心里的事终于落实了,也算给逝去的父母一个交代,因为不想让父母留下“来生债”。“如今我们虽然不富裕,但也不喜欢欠别人太多,钱是还了但人情债是永远还不清的。”张云霞说。
张宝宏老人拒收补偿给他的1万元
兄妹替父还债,老人拒收多给的钱
5月3日,张世海、张云霞兄妹热情邀请张宝宏老人一家到他们老家看看,并将当年父亲从张伯伯手中借的2600元钱还了,还另加了1万元作为补偿,但是老人坚决拒收那1万元,他把本金数了又数,多一张都不肯要。老人说:“这么多年这笔钱在我心里早就不存在了,可你们俩执意不给父母带来‘来生债’,我也只能收下当年你们父亲借的钱款,看着你们现在生活幸福美满,相信你们父母今天看到我走进你们家门一定是最开心的。”
之后,兄妹俩陪着张伯伯和董伯母到冶山的老屋看看。张宝宏一路回忆着,他当年和张云霞父亲的友情,在回忆往事,老人好几次眼眶湿润。“看得出张伯伯那个时候待我父亲如亲兄弟,如果不是哪能一再借钱,在那旧债还没还,又来借新债,而他们家日子也不好过啊。”张云霞说。
这次见面前,张云霞从老家买了200个土鸡蛋给恩人,而就是这200个鸡蛋让张云霞第一次听到张宝宏说起,他和父亲相识的经过也是因为鸡蛋。张宝宏老人回忆:他和张云霞父亲相识在1987年,那时张云霞才四岁,父亲带着她母亲在六合中医院做引产手术,由于她母亲很虚弱没什么力气导致肚子里孩子引不出来,医生就让她父亲去弄点吃的给她母亲补充一下体力,谁知她父亲出去就买了一瓶罐头回来,由于罐头太凉了,医生把她父亲数落了一顿。刚好张宝宏也陪着妻子在一个病房。张宝宏夫妻看不下去了,他们家离医院也不远,张宝宏的爱人董春银就让张宝宏回去煮十个鸡蛋送过来。
张宝宏回去煮了二十个鸡蛋,张云霞母亲一连吃了几个,补充了营养后才有力气把腹中引产的孩子给生出来。快出院的时候,张云霞父亲从老家带好多农村土鸡蛋、土鸡及蔬菜,感谢他们夫妇俩在关键的时刻帮助了他们,从那以后两家人就一直来往。后来张云霞父亲承包砂矿陆续借了几次钱,虽说冶山到六合也就30公里路程,但那时交通不便,一年也来往没几次。“人死债烂, 1998年底听别人说张云霞父亲去世了,我就没再想过要他们家还钱。”张宝宏说。
张云霞说:“我感觉到父亲对这位兄长是非常的愧疚,临终前没有给我们交代清楚,不是不想还这笔钱,而是生命的尽头真的是无能为力。这么多年我们俩苦苦寻找他们一家,就是不想忘记他们对我们家这份恩情。通过这次相见,我们兄妹才知他们一家也就是平凡人家,平时过日子也是精打细算,可见那时借出2600块钱多么不易。”张云霞说,以后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望张伯伯张伯母,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希望两家人再续情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任国勇 通讯员 杨有祥
校对 丁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