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从光芒万丈的第一季豆瓣7.0分来到5.3分的第二季。你还在追吗?从热门电影《我的姐姐》,到进入2.0时代的“她综艺”,“姐姐”引发的争议和陷入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独立话题的亟待深入,超脱被市场和娱乐绑架的“被独立”人设。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还好吗?
最近看完《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总决赛,有人替周笔畅意难平,那英组VS周笔畅组,三个奖项中有两个奖属于那英组。而且比赛实在太磨人,名为总决赛,但成团夜还要再等一个星期。
巧借女明星“中年危机感”引爆的话题热度,应运而生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被寄予厚望的“她力量”,为30+的女性发声,让“她们”焕发出更闪耀的光彩,第一季中宁静、张雨绮等风格各异的姐姐绽放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也以熟龄还在拼事业,令观众感受到与命运“厮杀”的痛快淋漓,让“姐学”成为新风尚。
但来到第二季,当新鲜感过去之后,观众期待节目能带来更多对于女性话题有更深入的思考,高期待却成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刚开场,那英见到热情打招呼的李菲儿和张馨予,来了句“你俩是谁”,成为名场面,但这真的是耿直,而不是冒犯吗?随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要属黄晓明、Angelababy、李菲儿三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最后这场风波以黄晓明退出节目录制告终。此外,还有陈小纭因分配歌词怼容祖儿,被网友认为情商低,由此丢掉路人缘和代言。
尽管在后续采访中,双方均表示早已冰释前嫌,但正如黄晓明所说,“姐姐们的专注和突破不该被任何声音所影响”。这些“花边”给第二季中看来影响力不够的姐姐带来话题度,但也让节目的高立意一定程度上“折损”在八卦中,似乎高歌女性崛起的“她综艺”跟一般唱唱跳跳的选秀已经模糊了界限。
“她综艺”扎堆,会审美疲劳吗?
专注女性的电视节目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半边天》,后续还有《超级女声》、《妈妈咪呀》、《花样姐姐》,以及新生代女团选秀综艺、恋爱综艺等等,《乘风破浪的姐姐》横空出世打造了女性向综艺的年度爆款。趁着这股东风,热门恋爱综艺中也出现了专门为“离异女星”定制的恋爱真人秀,接下来还有瞄准50+中老年女性,关注女性银发族的综艺《妈妈,你真好看》。
围绕女性展开的话题更容易引发舆论的关注,婚恋生育、男女平等在舆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崛起,女性群体本身具备的强大的内容消费和品牌转化能力也愈加突出,题材的红利决定未来女性综艺仍是重头戏。2021年还有20多部女性综艺上线,比如女性脱口秀《听姐说》,融合武术元素的《姐姐妹妹的武馆》,关注职场妈妈群体的《上班啦!妈妈》等。
但批量冒出的节目中,同质化令人厌烦,真正有诚意的内容才会被推崇。《乘风破浪的姐姐》如果背离节目初衷,只是长得漂亮、身材好的姐姐得天下,或者沦为欲翻红的过气姐姐的“通告节目”,神仙打架变菜鸡互啄,玩套路难免不变得平庸。无论是目光聚焦在何种身份的女性群体上,观众都不希望被“预设”台本,被年龄焦虑、身材焦虑、婚姻焦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绑架,而希望在不一样的明星个体中,代入自身的光芒。
《我的姐姐》的结尾为何不够“独立女性”?
“姐姐”遇到的困境,并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所独有。在女性话题不断引发深入讨论的当下,电影《我的姐姐》总票房破6亿,就在于其击中了“重男轻女”的全民痛点。但许多人不能接受其结局,也让该片被认为是“半部”优秀之作。
在片中,重男轻女的父母车祸去世,一直不曾被善待的姐姐,却要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姐姐”的话题勾起许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长姐如母”的责任负担下,许多“中国式姐姐”真的有这样的时代经历,比如有一个常对自己说“姐,我没钱了”的弟弟。“姐姐”和“弟弟”两个不同的身份,背负着父母不同的爱。在像《都挺好》这样的热门剧中就描写过这样的原生家庭问题。
《我的姐姐》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电影没有给出一个更爽、更“独立”的新女性结局。朱媛媛精彩演绎的姑妈,是一个仿佛活在现实里的上一辈的姐姐,付出一生却不能反抗命运安排的女性——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为弟弟带孩子、为弟弟放弃房产、放弃做生意的机会。在与姑妈共情的同时,也把希望更多寄托在张子枫出演的新时代、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身上。“扶弟魔”,还是独立女性?
欲“乘风破浪”的姐姐从一开始就负重前行。姐姐的现实困境,不是化个美美的妆,喊几句口号,唱唱跳跳就能解决。开放式结局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有人说,看完“姐姐”的故事,觉得姐姐太可怜了,不敢生孩子了;有孩子的人说,不敢生二胎了。有人一针见血,可能真正的症结不是“姐弟”,而是“男女”。还有观众说,讨厌这男性视角下凝视下的女性情绪。
多说一句
女性如何超脱于“被独立”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当下女性的自我表达还是受到社会语境的限制。“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还高”,脱口秀演员杨笠的英尔特代言,因此仅一天就被下架。调侃男性,被指责为制造两性对立。此前杨笠的脱口秀作品多以男女两性对立言论为槽点,也不断引发网友热议,就有人以“涉嫌性别歧视”向国家广电总局举报,也引发讨论,脱口秀讲段子要不要上纲上线?杨笠风波的背后,是舆论对脱口秀“冒犯”的不能忍,还是对于女性视角的宽容度不够?不管怎么说,一些在杨笠直播和代言下面的言论涉及人身攻击,对于独立女性相当“冒犯”。
女性议题的热闹,别止步于《乘风破浪的姐姐》“糊不糊”,《我的姐姐》这片子好还是坏。《都挺好》《三十而已》、《流金岁月》都曾被诟病是追求止于热搜的“伪女性独立”影视剧。让影视和综艺来承担责任是不现实的,严肃的社会讨论帮助大家延伸了女性命题的深入。李银河说,这一代女性注定要在剧烈的变动、撕裂中成长,也因此更需要有调和、理解自己的能力和改变世界的勇气。折射社会现实和认知进步的影视题材也才能更进一步。而女性独立也要超脱出影视和综艺绑架下的“被独立”,不要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