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温补阳气要这么补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1-11 16:19

冬天最冷的时候已经开启。此时,正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刻,江苏省中医院中医专家建议大家要温补阳气,做到“两不、两要”。

不暴露头颈四肢,注意防寒保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冬季室内一般有空调、暖气等,人们在室内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因为室内温度相对较高,不少朋友会穿着较为轻薄的衣物,但此时往往容易寒气入体、导致疾病的发生。以头部为例,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冬季气温低、风也大,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人体自然会生病。

无论室内室外,建议大家要注意保暖,尤其要加强头部、颈部、手脚等易受凉部位的防寒,戴好帽子、围巾,穿好适合的衣物。此外,建议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试试我院通络沐足散,主要中药材有海桐皮、伸筋草、透骨草等,适用于四肢畏寒怕冷,关节屈伸不利的人群,能够起到散寒除湿、祛风活血通络,缓解身体诸痛、疲劳的作用。

图片

图源 视觉中国

不暴饮暴食,适当食补

提到冬季养生,很多朋友第一想到的就是“吃”。的确,饮食对于冬季养生来说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饮食结构,不要盲目进补。不加节制地食用肉类、动物肝脏等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虽然能给身体带来更多抵御寒冷的热量,但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过多食用会造成能量过剩,一旦体内的脂肪积累过多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建议冬季的饮食可以食用茯苓枸杞鸽子汤、肉苁蓉排骨补肾汤等,也可食用山药百合粥、远志枣仁粥等,还可多吃海带、白菜、韭菜、山芋、红枣、萝卜等食物,温补为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适时调整。

图片

图源 视觉中国

加强锻炼,坚持科学合理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虽然此时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但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人体来说十分必要。

冬季早晚温度低,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大家太阳出来后运动,此时阳气生发,能够采集天地之精华。运动时避免激烈运动,可选择太极拳、慢跑、步行等舒缓运动,每次运动时长以40分钟以上为佳。此外,冬季运动贵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才能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

图片

图源 视觉中国

温和进补,“数九寒天”可以服用膏方

中医认为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此时利用中药可以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平衡,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中膏方以健脾益气、养阴补血、滋补肝肾、润肺化痰、活血调经、填精补髓、安神益智等为主要功效,服用方便,疗效持久,既可治病,又能调养,受到百姓的喜爱和追捧。冬季是服用滋补膏方的最佳季节,尤其“数九寒天”是关键的调补时机,对调理慢性病、改善亚健康、增强免疫力、提高肿瘤术后生活质量均有很好作用。

膏方的适应人群:

1、亚健康调理:年老体弱、素体亏虚、大病初愈、慢性疾病、久病之后、全身乏力、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心烦意乱、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2、中医妇科调理:月经不调、女子不孕、产后体虚、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工作压力大导致内分泌紊乱、性欲冷淡、容颜早衰的职场都市丽人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患者表现为:饮食无味、体质虚弱、消瘦、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

4、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哮喘、慢性咳嗽、老慢支、肺心病、咽炎、鼻炎及过敏性疾病。

5、肿瘤康复:肿瘤术后、放化疗后、体质虚弱、胃口不佳、全身乏力、动则汗出、头晕健忘、脉细无力等。

6、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栓塞患者,心悸气短、胸闷不舒、肢体麻木、乏力、头晕头昏、失眠健忘。

7、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病。

8、肾系疾病: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精神倦怠、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尿频遗精。

9、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系统疾病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怕风、关节疼痛、僵硬。

10、儿科膏方调理:小儿易患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慢性腹泻、身体虚弱、发育缓慢。

通讯员  颜英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