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是淮安生态文旅区沁春路小学最大的特色之一:学校建校才四年,所有学科老师的平均年龄在27岁。年轻的学校年轻的老师,会迸发怎样的思想火花和教育理念呢?由江苏省教育厅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扬子晚报承办的“2020师说新语”大型融媒体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吸引了全省各地老师的踊跃参与。来自淮安生态文旅区沁春路小学的青年教师们组团参赛,分享他们关于教育最鲜活的心得。
朱俊
校长说——
发挥年轻的力量,用朝气与激情服务教育的实践
朱俊 副校长
淮安生态文旅区沁春路小学是一所十分“年轻”的学校,副校长朱俊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建校才四年,目前只有一年级到四年级四个年级1000多名学生,所有学科老师的平均年龄在27岁。
“学校把教师的年轻当作一笔财富,因为年轻人思想活跃,有朝气,有激情,想干事,善创造。” 朱俊告诉记者,学校需要做的是在年轻老师入职的前五年的“黄金时期”,带领和帮助老师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培育“温暖、向上、茁壮、有趣”的“沁小娃”。
因此,学校鼓励老师通过“阅读与实践”“研究与反思”厚植教师教育情怀,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用笔记录一个个的瞬间,把故事凝炼成教育的另一种力量。
朱俊副校长告诉记者,此次组团参加师说新语活动,也给予了这所年轻的学校里年轻的老师们成长的动力:“通过记录,让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因为发现而充满新奇与魅力,相信每一件教育现场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生态中不可缺少的宝贵存在。”
蒋延延
老师说——
孩子们收到什么样的爱,就会成长为什么性格的小苗
蒋延延 语文老师
1997年出生的蒋延延是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二年。她是一个充满童心和爱心的老师,课间经常能看见她和学生们玩成一片的身影。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喜欢用相机留住孩子们成长的瞬间,并记录下孩子们脱口而出的“金句”,制作成影集发给家长留以纪念。蒋老师对学生的爱,渗透在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里,从充满关心的留言条,到爱意满满的小徽章和满口香甜的小饼干……
蒋延延总说:“每个小朋友都是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而爱则是他必不可缺的养分,他收到什么样的爱,就会成为什么性格的小苗,并终会回馈并告诉我们,我们给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她始终秉持着“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一观点,她认为老师应该学会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情去走进学生、用真心去温暖学生、用爱去感动学生,为他们遮风挡雨,使他们茁壮成长,做他们登高的爬梯。
孙春婷
教育,需要张开手掌触摸整个世界
孙春婷 数学老师
孙春婷是一名数学老师,从教已有11年,2019年成为沁春路小学年轻的“老教师”,她始终坚持着写教育随笔与反思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反省,继续成长。
“将课堂中心还给孩子们,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识,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是孙春婷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在她看来,老师千万不能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坚持将培养目标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中。
孙春婷认为,爱孩子就要给他插上能飞的翅膀,而不是使他的翅膀退化。“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时候,老师多数提倡狠抓严管,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均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有的甚至安插“小特务”。彼此的不信任,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孙春婷老师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你握紧双手,抓住的仅仅是空气;而你张开手掌,触摸的是整个世界。“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教育才算成功。” 孙春婷老师总结道。
谭文意
对待学生,老师要用好“放大镜”和“反光镜”
谭文意 英语老师
1994年出生的谭文意是一名英语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教龄和校龄一样都是四年。工作以来,习惯将自己与孩子们之间有趣的小故事写进教育随笔里。一个个小故事记录的不仅是孩子们成长的痕迹,更是她一路成长的印记。在教学路上,她深刻认识到,修身先要“爱教”,而“爱教”关键在于“爱学生”。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好“放大镜”和“反光镜”,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摘掉学生身上的缺点。
班里有一位吕同学性格内向,课堂上从不举手,课间也总是孤独地坐在座位上。他总是穿着短小的带着些许污渍的衣服,与他的穿着相反的是他整洁的座位。经过一番了解,原来他学习成绩不好,家庭困难,父母对他不够关心。后来的一次班队会谭老师故意问同学们,谁的座位最整洁?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他的脸悄悄地红了,露出了一丝微笑。谭老师说:“让他做我们班的卫生监督员怎么样?”同学们都很赞成,他也坚定的点了点头。之后的课间大家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和脸上洋溢的微笑。
“作为老师,我们要悉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以耐心和爱心滋润他们纯真幼小的心灵,让他们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谭文意老师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碧莹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