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群英会|魏晋风骨×南昆风度,《世说新语》为您展开昆曲舞台上的魏晋长卷……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20 12:37:03

这是一部原创“新”编昆曲折子戏,而程式、表演、舞台设计等又皆是传统的韵味,是“南昆风度”的典型创作代表,所谓“新戏如旧”说的正是这部昆曲《世说新语》。作为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重点剧目之一,昆剧《世说新语》将于11月22日晚亮相江苏紫金大戏院,而这也将是《世说新语》之“谢公故事”系列的首演。

昆曲×《世说新语》,

填补了昆曲舞台上一个时代的空白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年—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其存世文本分为“德行”“伤逝”“任诞”“雅量”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共计一千二百多则,涉及人物1500余人。每则文字精简,长则数行,短则一语。内容主要是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的言行轶事,相当多的篇幅为杂采众书而成。书中所载均属实有其人,虽其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但《世说新语》仍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石小梅昆曲工作室联合出品的昆曲《世说新语》系列的创作填补了昆曲舞台上一个时代的空白,昆曲舞台上的魏晋长卷就此展开。本次京昆节推出的“谢公故事”,以谢安、郗超双线并行,整台戏呈现出“庙堂之上的魏晋风骨”的气象。

石小梅×《世说新语》,

为何选择执导这个冷门IP?

《世说新语》系列的创作,始于2018年,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石小梅昆曲工作室联合出品。该系列作品在舞台呈现上,秉持一贯内敛的表演风格;在内容设计上,以“点状内容,网状结构”进行整体编排。一折一折的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灵活串联成“三曹”“七贤”“王谢”等多条主线。这也是昆曲舞台首部系列作品预计规模7台体量,是省昆现阶段战略性剧目创作工程。此外该剧坚持“新戏如旧”:原创“新”编昆曲折子戏,程式、表演、舞台设计等都是传统的韵味,是“南昆风度”的典型创作代表。

该系列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石小梅任导演,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也是联合出品方之一。为什么选择冷门IP《世说新语》来改编和执导?对此71岁的石小梅用"适合做、值得做、能做好、有平台”四大理由表明了十足的信心,“《世说新语》原著中就有众多故事对应昆曲折子戏的形式,而且有众多人物对应昆曲丰富的行当家门。如果能按计划做出预想架构的规模,搬上昆曲舞台将会是不低于20折戏的体量,那么这个系列将会成为省昆这个时期的一个里程碑:我们有能力做到每一折都是精品,每个演员都拿到属于自己的代表作。而且我们有好的团队,对昆曲的认知高度统一,编剧有功力、说戏老师经验丰富、订谱风格与表演风格完美契合,演员越来越成熟”。

罗周×《世说新语》,

看!读百遍原著都猜不到的新鲜玩意儿

昆剧《世说新语》系列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进行剧本创作,获得过第20届、第21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罗周坦言,在她心中,魏晋一直是滋养她文学世界的花园。她坦言,《世说新语》是一部将“人”作为审美对象的段子集锦,短小精悍的篇幅与白描般的艺术手法与昆曲折子戏里的人物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魏晋时期士人们强调审美个性的人生姿态与昆曲之审美追求也有一致之处。不那么“统一”之处则在于魏晋时对潇洒通脱之向往使得相关的“戏剧性”较弱,这则对编剧的再创作与结构能力提出了要求。

此外,《世说新语》文字精简,在描述人物和故事时往往长则数行,短则一语。那么如何将这些剪短的只言片语记述写出一出戏?然而用该戏的文学顾问张弘的话来说,“罗周是有神来之笔的。”罗周自己也说,写这个戏非常开心,觉得自己像一个魔术师。比如在《世说新语》之“谢公故事”的《侯门》一折,原始材料来自《世说新语·雅量》:“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罗周就是据此写出了这精彩的一整折戏,至于怎么写,罗周在分析时一语道破其创作的巧思和观众看戏的乐趣所在,“乍一看,完全应该是谢安第一主角的戏,可我曾说过,我希望给大家看到的《世说》折子,是你们读一百遍原著都猜测不到的新鲜玩意,这一点剧作者的乐趣与尊严,我是要守住的”。

巡演计划×《世说新语》,

演过京昆上跨年,明年还要去北大

除了由罗周进行剧本创作,石小梅亲任导演,张弘担任文学顾问外,昆曲《世说新语》系列的创作团队云集赵坚、张弘、戴培德、迟凌云、徐云秀、李鸿良、裘彩萍等在内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三代表演艺术家,并由施夏明、周鑫、张争耀、赵于涛、孙晶、徐思佳、钱伟、孙伊君、张静芝、朱贤哲、唐沁等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第四代青年演员联袂主演。

《世说新语》中郗超的饰演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时透露,截至2020年11月,《世说新语》系列已完成《驴鸣》《索衣》《开匣》《访戴》《候门》《举将》《破局》《调筝》《削稿》九出昆曲折子戏的创作,第十折《梦鸡》正在创排中,“在未来几年内,至少会扩充到十六折”。11月22日在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上,戏迷将看到《世说新语》之“谢公故事”的首演,演出由《候门》《举将》《破局》《调筝》四折串联而成,以谢安、郗超双线并行,整台戏呈现出“庙堂之上的魏晋风骨”的气象。

据施夏明介绍,接下来在2021年1月1-3日举办的春风上巳天跨年演出中,还将以不同的剧目串联形式连演两台。该剧预计将于明年4月到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进行演出,并随之开启高校巡演计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供图

视频拍摄、剪辑:熊越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