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地区温湿度不一,怎么给红木“美颜保湿”?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10 18:09:33


传统古典家具“上漆”“烫蜡”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感的手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南漆北蜡”,说的就是南方家具上漆工艺历史悠久,而北方家具多采用烫蜡。本期紫牛家课堂,让我们一暏红木家具颜值转换的那些高光时刻吧。

擦漆工艺:细腻平滑的表面,可见木质纹理通达、清晰

将高端硬木打“磨”成艺术品

江苏汉宁原木定制集团董事长吴边向记者介绍,传统红木家具使用的生漆与现在的化学漆有很大的不同。生漆是一种天然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膝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休,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于涸硬化而生成漆皮。

擦漆工艺对家具的本身材质要求很严,通常选用质地坚硬,木色美丽,纹路清晰,无任何残损及斑疤的材质,色差不能太大。常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乌木、老红木等,软性木材不能使用。

  南方气候潮湿,红木家具上漆表层一般都比较薄

“擦漆时将不加任何颜料的天然漆(国漆)髹涂于家具的表面,待漆要干未干时,用纱布擦掉表面漆膜,擦后漆面即可干燥,不见光泽,而木材本色则呈现出来。”吴边介绍,擦漆需进行多次,直到漆膜达到一定厚度。

待漆彻底干后,还要进行打光处理。擦漆的打磨推光很讲究,却不用砂皮,而是用一种草料,它是一种名叫“节节草”的蕨类植物。待用的节节草编成草席状,先干磨后水磨,以摸去漆膜的浮光,将漆面推出光亮似玉的效果。

擦漆家具的特点是要兼顾木材纹理的表现力,擦漆家具在使用几百年以后,出现断纹的图像尤为珍贵稀罕,是收藏家追求的对象。

 市场上大部分红木家具是上漆的

江南多“湿”,红木家具上漆更靓丽

据说,风靡江南手艺圈的苏式揩漆,是一层层将生漆揩进木制品表面的毛孔内,与木坯混为一体,防腐蚀、耐酸碱、耐高温、防火,使用年代久远,木纹色和触感也愈加光鲜、柔顺。

吴边介绍,目前各大家居卖场出售的红木家具基本都是上漆的,“主要是为了美观,红木家具上漆后,整个家具看起来非常饱满,富有光泽,符合大众审美眼光,此外,红木家具上漆后对家具起到一种保护的作用。在南方,由于气候比较湿润,为了防潮,很多家具的表面基本上都擦上一层薄薄的生漆。”

例如,苏州制作的红木家具特点,是内外都上一层漆,使红木家具里里外外都受到保护。除了苏州,广东制作的红木家具也都是擦上一层漆的,所以,广作的红木家具不仅豪华气派,而且色泽非常柔美,不易腐坏。

 作为基础护理,烫蜡可以保护还没有生成包浆的红木家具

烫蜡:“红木本色”像有了生命一样

烫蜡是红木家具的另一种传统表面涂饰工艺。红木古典家具在保养上是要花很大心思的,尤其那些价值高的家具。比如,故宫里的红木古典家具都采用了很好的烫蜡工艺来保养。

烫蜡也一定要选择天然的纯蜂蜡,其中所含脂类中的软脂酸蜂花酯(约占80%,是蜂蜡主要成分)对木材纤维有紧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质虫蜡素和挥发油对木材有养护作用。

据苏州红木家具市场人士介绍,早些时候,人们把蜡涂在家具表面后,用火把蜡烤熔了,把蜡烫在家具表面,所以叫做“烫蜡”。后来有了喷灯,烤蜡就方便了。再后来用电吹风,直到现在,这仍然是北方最常用的熔蜡方法。

打蜡可以防止木材水份散发过快而干燥开裂,为家具收藏投资加分

烫蜡一般分为六个步骤:熔化配蜡、布蜡、烫蜡、起蜡、擦蜡、抖蜡。第一步,熔化配蜡。按一定比例配制,有蜂蜡和川蜡、蜂蜡和石蜡、蜂蜡或川蜡与松香三种,需要依据南北方气候及使用环境而定。将配好的蜡放入金属容器中加热融化成液体。第二步,布蜡。用二趟(或三趟)鬃刷将蜡如散星般点在家具上(应一面一面地进行)。第三步,烫蜡。①大面积烫蜡使用电炭弓,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不间断地抖动烫蜡。直至蜡成白泡状泛起,再用布蜡工具(大板刷)拉开、布均即可。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在运动中烫蜡,如果(新)家具含水率偏高,加热一定循序渐进,不可加热过猛,要使蜡逐渐渗透到木头内层。②雕刻和透雕部位使用热风枪烫蜡,同样须在不间断地移动、抖动中进行,以防烫伤雕刻部位。第四步,起蜡。使用起蜡工具依次把家具各部位的残存在表面的浮蜡起净(包括雕刻部位),同时也起到了“干磨硬亮”作用,直至手摸上去感觉不粘手不发黏为佳。第五步,擦蜡。大面积的擦蜡和腿、枨处擦蜡时要像搓澡一样,顺纹理反复用力擦。第六步,抖蜡。尽可能将材质棕眼内残留的蜡抖尽。经常用棉布和手擦拭、抚摸。在3个月后、半年后分别依上述方法再进行烫蜡,但蜡的用量要一次比一次减少。

烫蜡后的家具经过人手抚摸,受到空气的氧化,颜色变化很快,其色泽自然透亮温润,更能体现红木本色,感觉就像与自然界融合,红木家具也像有了生命一样。烫蜡后的红木家具更能显示木材天然质朴的美感。

通讯员  马晓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海燕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