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种肿瘤平均确诊时间长达数年,还可能小病灶大转移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1-07 19:47:59

神经内分泌肿瘤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病而受到忽视,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重视。2020年11月6日至8日,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办,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协办,首届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峰论坛(南京)暨金陵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召开。与会专家提醒,神经内分泌肿瘤容易误诊,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长达数年,虽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恶性的比例不高,但小病灶也可能发生大转移,需要患者提高警惕。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以为肠胃不好,确诊竟是神经内分泌瘤

在会议现场,胡女士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曲折经历。“我这个病,可以追溯到两年前了。刚开始就是肠胃不好,拉肚子越来越严重。”胡女士说,一开始她觉得自己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这类小毛病,因为害怕,也一直没有做肠镜检查。今年五月份,情况愈加严重了,“每次只要一吃饭,从胃到肚子绞痛,然后喷射状地拉肚子。”捱不下去的胡女士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了肠道有直径1.4厘米左右的肿物,在内镜下做了摘除,但是病理显示“癌症指标不好”。经过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汤琪云教授团队随后为其明确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定制了治疗方案。

 王学浩院士致辞

 沈洪兵院士授课

小病灶可能发生大转移,多发生在胃肠胰

江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汤琪云教授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的,它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以前被归类在罕见病中,现在“升级”到了少见,未来甚至可能成为常见病。

汤琪云教授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发年龄段是50-70岁之间,“长”在消化道比较多见,发生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超过50%。症状差异非常大,常常表现为非特异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会有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腹胀等症状,容易与胃肠道问题混淆。

同时,需要警惕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中可表现为“小病灶大转移”,且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体积较小、症状多变甚至没有症状,诊断十分困难,发现时往往已伴随多部位转移。以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例,即便是早期患者,也可以发生肝转移,术前确诊难度非常大。

 唐金海书记致辞

汤琪云教授授课

50岁以上,要做肠镜检查

“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过去因为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它的认识不足。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往往要经过三四年时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表示,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已经有了进步。首届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峰论坛的开展,也表明医疗界对这类疾病越来越重视。

汤琪云教授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总体治疗方法是能够手术切除的尽量手术切除,如果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目前,“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检查”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作为疑难复杂性疾病,往往需要内科、外科、内分泌、肿瘤、腔镜、病理、影像核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合作诊治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专家呼吁,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致病原因还不明确,但和所有癌症一样,与压力、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关系。在科学生活的同时,也提倡50 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期早诊早治,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通讯员 薛冰艳 董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拍摄 杨泽华

剪辑 孙楠羽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