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草婴书房,“云游”大文豪托尔斯泰的文学现场
来源:紫牛新闻
2020-10-27 14:00:07

他们,一位是俄国的大作家,一位是中国大翻译家,2020年是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这位有着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在生前就密切关注中国,而且与中国发生过直接联系。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过程中,俄语翻译家草婴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周末,在草婴五周年祭日当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的“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节目走进草婴书房,与观众一起“云游”翻译现场,隔屏共享文化之旅。

草婴书房

历经二十载春秋,完成从俄语直接翻译的巨大工程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的大约120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现当代作家,比如鲁迅、瞿秋白、茅盾、郁达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汉等。 草婴原名盛峻峰,从15岁开始跟随上海的俄国侨民学习俄语,后来得到恩师姜椿芳的指引,不仅迅速提高了俄语水平迅,而且进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译实践为他成长为一代翻译大师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记者在和人文社相关编辑的采访中也了解到,草婴先生的名字进入更多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翻译的《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广大读者争相传阅。1956年,当时的文坛新秀王蒙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让他的男一号林震以《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女一号娜斯嘉为偶像,直接喊话“按娜斯嘉的方式生活!” 接着,草婴先生先后翻译了经典作家肖洛霍夫和莱蒙托夫的作品。

草婴

草婴先生坚持“艺术为人生”的信条,有意识地选择感情丰沛、发人深省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他在青年时期就拜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形象、独特结构、人道主义思想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草婴先生开始从中短篇小说入手,开始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于196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高加索故事》。从1977年起,草婴先生开始酝酿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宏伟计划。历经二十载春秋,草婴先生坚持雷打不动的作息,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俄语直接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

每天翻译千字,不贪多,不求快

记者也了解到,当时草婴先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翻译不仅仅是以量取胜,更贵在质量。草婴先生的翻译功底非常深厚。他能笔译也能口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曾为在上海参加外事活动的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经历过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的实践,他能把俄语翻译成汉语,也能从汉语翻译成俄语。他精通俄语,也精通英语,因为他在教会学校读了中学,那里采用的是纯英文教学。所有这些积累,都成为草婴先生准确理解和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锦囊。但是,草婴先生坚持每天翻译千字,不贪多,不求快,以高质量地传神表达为本。

巴金先生在晚年多次表达对列夫·托尔斯泰其人其书的欣赏,因此他很关心和支持草婴的列夫·托尔斯泰翻译工作,把自己的藏书借给草婴参考,草婴在翻译俄语原著的同时,也参考了世界公认的英译本。

列夫·托尔斯泰

草婴先生喜欢艺术,常常说艺术都是想通的。他喜欢古典音乐,而且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都喜欢柴科夫斯基。晚饭后他常常听听唱片,完成一段翻译后他会大声朗读,有时还请专业的播音朗读,以求译文文字通顺、节奏适合。家里有大小不等的人物或动物塑像,他翻译的人物形象立体可感,仿佛就在眼前,或许与他长期细致地观察这些塑像有一定关系。

从1852年发表处女作《童年》至离开人世,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持续58年。草婴从1964年出版译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将自己约三分之一的生命献给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事业。

在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之前,草婴先生就对作家其人做了充分研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应邀在全国各地做演讲、开座谈,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爱上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草婴先生是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当之无愧的知音。

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长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问世以来始终是经典必读。2019年,是《战争与和平》问世150周年和《复活》问世120周年。2020年,在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和草婴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携精装纪念版《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走进上海,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