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作者黄浪,经授权转载。
自然界以山脉水系为界将我们生存的大地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而人类社会则根据更多的因素划为不同的区域。对江苏省而言,无论是省界还是县市界线都常常表现为曲折复杂的状态,称得上“犬牙交错”,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行政区域界线背后的故事。
苏沪分界之“怪”:一分为二的崇明岛
永隆沙海永镇街景
当人们通过海门崇海汽渡从北岸进入南岸的“崇明岛”时,发现南岸依旧是海门地界,于是关于海门在崇明岛占据一席之地的说法似乎得到了实际印证。启东的情况与此相似,而占据的面积更大一些。目前江苏省在长江口北支以南设有海永、启隆两镇,这成为今天人们称崇明岛不完全属于上海市的原因。
其实自1958年崇明从江苏划到上海以后,整个崇明岛一直都属于上海市,上海从未与其他省市“共分一杯羹”。造成今天看似江苏占有崇明岛一角的局面的原因,只不过是属于海门、启东的永隆沙、启隆沙因淤涨而与崇明岛连为一体。
卫星地图显示,2000年的兴隆沙仍未完全与崇明岛连接
永隆沙在上世纪70年代与崇明岛合并,兴隆沙则直到本世纪初才合并在一起。长江上的沙洲因淤涨而与其他岛屿或大陆“抱团”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南通的开沙岛与如皋的长青沙并在了一起,如皋、靖江交界处的友谊沙也由诸多岛屿合并而成。
根据预测,受地转偏向力与海水顶托作用等因素影响,未来崇明岛很有可能与北岸连为一体,届时目前的“奇怪”分界线就显得很平常了。
苏皖分界之“怪”:被江苏包围的天长市
安徽天长市与江苏省五个县(市、区)接壤
江苏与安徽的分界线中最曲折的一段要数江苏与天长的分界线了。天长几乎处于江苏全包围状态,同时和六合、仪征、高邮、金湖、盱眙五地接壤,而与安徽其他地方接壤的仅有来安一县。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不禁产生“天长划归江苏”的想法。如果我们回顾区划历史沿革,就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多余的。
造成天长被江苏包围的状态是因为1950年代,为了加强对洪泽湖的管理,相继将盱眙、泗洪两县从安徽划归江苏,而天长不属于洪泽湖片区,仍留在安徽,所以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当年,和盱眙、泗洪划归江苏对应的是,安徽萧县和砀山也由江苏划到安徽。今天我们同样也发现徐州一带的分界线有些“奇怪”,正和萧县、砀山的划出有关。
苏浙分界之“怪”:江苏独占太湖
太湖及周边地形图
当两省之间隔着一个大湖时,常常会将湖域拆分,比如淀山湖分属苏沪,高邮湖、石臼湖分属苏皖,洪泽湖在盱眙、泗洪划入前也是分属苏皖。但太湖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显得比较“奇怪”:尽管太湖南岸大部分为浙江所有,但浙江仅在南岸拥有70米水域。这个70米还是2000年经过谈判得到的,在此之前,湖州一片湖水都没有,整个太湖为江苏独占。
历史上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从明朝到1949年前,数百年间,苏浙都是分占太湖,江苏因岸线长而占有大部分,浙江占有小部分,总体还是很均衡的。
但到了1950年,为剿除湖匪,浙江太湖区划入当时的苏南行署区。浙江丧失的太湖水域约300平方千米。后来苏南苏北合并,整个太湖就都属于江苏省了。一种观点认为,江苏和浙江是以南太湖换嵊泗县。嵊泗县是在1953年划到浙江的。同样,江苏省1953年成立的震泽县则囊括了原属浙江的太湖区域。
苏鲁分界之“怪”:山东独占微山湖
《大清帝国全图》中,徐州府与山东共有微山湖
江苏西北的分界线中最“奇怪”的莫过于微山湖沿岸。和太湖的情况相反,江苏临湖却无湖,微山湖全部划入山东。不仅如此,山东还越过湖面,在湖的西岸设有张楼、赵庙、高楼三个乡镇。
和其他湖泊一样,苏鲁边界处的南四湖历史上也是两省长期共同拥有的。不仅如此,沛县、铜山在微山湖东岸还有管辖地。
1953年江苏省复建,山东将原属江苏的连云港至徐州一带归还给江苏,但同时提出微山湖全部归山东所有,江苏在湖东的疆域也依旧留在了山东。这一年山东新设了微山县,微山县不仅统领微山湖,还获得了从沛县划入的王楼等微山湖西岸的15个村,形成了今天江苏、山东在微山湖沿岸“奇怪”的分界线状态。
省内洪泽湖分界之“怪”:从大一统到分管
洪泽湖及周边地形图
不仅与外省的多处分界线显得“奇怪”,就江苏省内而言,还有多处看似难以理解的界线,淮安洪泽区在洪泽湖上的界线即是其中之一。
洪泽区的陆地部分被洪泽湖一分为二,主体部分在湖东,湖的南侧则设有老子山镇,二者隔得很远。而老子山镇紧挨盱眙县却不属于盱眙。
这种“奇怪”的状态自1956年洪泽设县时就开始了,洪泽县刚成立时边界比现在更“夸张”,不仅拥有整个洪泽湖,还在湖的四周另有部分陆地。除了拥有原属盱眙的老子山外,还拥有现属泗洪的临淮、半城、成河,泗阳的高渡等等。1985年12月,洪泽湖重新拆分,洪泽县在各地占有的“据点”也大部分划出,但老子山一带继续留在了洪泽县,形成了今天区划的状态。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