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芭蕉扇与折扇
2020-10-21 10:40:50

空调时代降临之后,扇子差不多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除了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备着,扇子亮相的机会大体限于大妈们的广场舞方阵。当然,那是作为道具,与作为降温利器的扇子,用途各别。

当年,我还年轻,酷暑天气,从外面回到家中,大茶缸凉水猛灌一气之外,就是找把扇子一阵猛扇。然而,以暴制暴是不行的: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体现在扇扇子上,往往就是心急火燎拼命扇,结果往往还是一身汗,外加一团焦躁。老年人摇扇有发乎情止乎礼的从容,其动作徐舒缓慢,只有从他们的动作才能悟出所谓“摇鹅毛扇”之“摇”,从何而来。这与他们夏天经常重复的一句格言正相配合,叫作“心定自然凉”。每每我大力挥扇之时,老阿姨就如此这般,谆谆告诫,并不是让我不扇,是让我心定而慢摇,可见心理的因素已悄然引入扇子哲学。

老年人手中摇的扇子,多半是蒲扇,南京人称作芭蕉扇。与芭蕉没半点瓜葛,是蒲葵叶做成的,蒲葵叶生就一副扇子相,连叶带柄,正可一扇。晒干了制成扇子,大而轻。古白话小说里常有“蒲扇大的巴掌”云云,以喻凶悍之人手掌之大,足见蒲扇向为扇子中的战斗机。那些草编、竹编,还有羽毛制成的扇子,看上去复杂精致多了,在制造微风上面,都不能与蒲扇相比。故家家户户,其他种类的扇子可以不备,芭蕉扇则是必须。

芭蕉扇特能制造居家的氛围,这可能跟它不便携带,大体只在家中使用有关。老年人是例外,他们几乎是走到哪里摇到哪里。扇风之外,因扇不离手,还发展出许多其他的功能,比如走在大太阳下,以扇罩在头顶遮阳;用来兜较轻而细碎的东西;驱赶扑打蚊虫;作势对小孩施以轻微的惩戒(打孩子一般是不打头的,芭蕉扇则轻敲两下也无妨),几乎样样都比别种扇子有优势,价廉则令它的种种优势更形突出。用得多,易受损,边缘是用竹丝绗起来的,是其“薄弱环节”,一坏就易散架,发展趋势可参照济公手里用作道具的那柄扇子。也是防患于未然吧,许多人家都会先就用布给绗上一道边,芭蕉扇的寿命因此大大延长。

尽管是老年人夏天的最爱,小孩对芭蕉扇却有几分排斥,嫌它土,绗上一道边就更土了,像是无端弄了个补丁。被同学看到你用芭蕉扇,虽不至于像穿老家乡下做的布鞋那般招来嘲笑,然总以不被看见为宜。那就该是老头老太太的标配,老头衫、芭蕉扇,天造地设,我们嘛,还是用别的吧。

在学校,最受青睐的似乎是折扇,当然也是携带方便的原故。少年郎不乏悄悄将大人的折扇带了来显摆的。倒不是拿它扇风,是拿它作演练的道具。

恐怕是什么电影上看来的,主人公“哗”地一下打开,“哗”地一下收起,潇洒无比。上小学时有个夏天,但凡有人带了折扇来,课间就聚了一堆人在练这个。关键是要一下子完全打开,彻底舒展。是否能一挥手完全打开,也就成了我们判断折扇好坏的一个标准。某日一家境不错的同学偷着将大人的折扇带来,那扇子黑底撒金,材质好,特别服帖,不像我们平日带来的硬撅撅还特紧,使劲抖也无法完全打开。于是,谁都争着要拿来试一把,潇洒一回。也不知怎么就听到“嘶啦”一声,折扇就扯坏了。

那同学没有贾宝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胸襟,立时苦了脸。一直到放学,还苦着。

作者:余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扬子晚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