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国潮萌宠玉兔:王母娘娘制药团队核心成员,是只洋兔子?
2020-10-01 15:14:56

一年一度中秋,每到这个时节,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提到月亮,说起月亮上居住的嫦娥和玉兔。说起玉兔许多人大概会想起《西游记》里的玉兔精,但玉兔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呢?本期紫牛新闻《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就请青年学者侯印国来聊一聊玉兔月中捣药的变迁史。你看,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法兰西学院所收藏的中国清代民间版画、纸马图像中的月光马图像中,就有捣药的玉兔形象。

玉兔居然是一只外来兔?

玉兔传说在中国起源于何时何地,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季羡林先生曾根据公元前1500左右即开始编订的《梨俱吠陀》中就有了月亮与玉兔的内容,提出月中玉兔的传说,可能来自印度。实际上20世纪初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等外国学者就曾有过类似的推断。

玉兔真的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来的吗?侯印国说,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师口述、其弟子辩机大师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的一则记载,似乎为这一说法增添了一些证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在卷七中记载,在鹿野苑这个地方,玄奘大师看到一座“三兽塔”,这座塔的由来有个历史悠久的传说。

玄奘大师记录的这个故事说,这里曾经生活着狐狸、兔子和猴子三只动物,自得其乐,有一天天帝释变成一个凡人降临到他们三个面前,说自己很饿,希望三位能够帮自己找点吃的。这三个富有爱心的动物一口答应,并且马上就去寻找食物。狐狸在水中捞到了鱼,猴子在树上摘到了果子,只有兔子一无所获。天帝释于是嘲讽了兔子,认为他和其他两只动物不是一条心,不配和他们做朋友。

兔子听完,跟两位朋友说你们多找些柴火来,等狐狸和猴子拿来柴火,兔子点起大火,跟天帝释变成的老人说:“老人家,我是如此卑微,没有办法满足你的需求,现在我把自己做成食物,希望供你一餐!”说完居然点起大火,自己跳入烈火之中,很快就死掉了。

天帝释被兔子震惊到了,变回本身,拿出兔子的遗体感慨良久,才对狐狸和猴子说,“吾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轮,传乎后世。”他被兔子所感动,便将兔子安置在月亮之上,让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这个故事在印度流传很久,实际上梵语中的月亮一词,和兔子一词便有密切的联系。

这个兔子烧身的故事,其实在更早的汉译佛经里就有,三国时期康僧会在南京翻译的《六度集经》中就有这个故事的前一部分,不过故事变成了四只动物,而且缺了最后关于月亮的那一段,所以不容易让人将其和月中玉兔联系起来。

汉代的玉兔,已经在月亮上捣药了

那么,玉兔真的是来自于印度吗?侯印国表示,其实中国本土很早也有捣药的兔子。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其实中国已经有了玉兔的形象。早期的玉兔和嫦娥,很可能还没有住在一起。因为最早提到嫦娥的传世文献,也就是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只说嫦娥偷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不死药,奔上了月亮,“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在新出土的秦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但这些故事都跟兔子没啥关系。

关于兔子和月亮联系到一起的文献,古人认为最早出自于屈原的名作《天问》。其中一句问月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汉代的王逸注释《天问》,就觉得这个“菟”就是兔子,并且说他看到有的版本就直接写成“兔”字,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解释这个“顾菟”,直接说这俩字就是兔子的名字。近代以来,闻一多认为这其实是蟾蜍,还有学者认为这指的是白虎,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挑战,并且得到不少支持,但依旧有不少学者坚持菟就是兔的观点。

“不论如何,至少在汉代早期,我们的月亮中肯定已经有兔子了。”侯印国表示,在西汉早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帛画中,以及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还有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帛画中,都有在弯月上绘有兔子和蟾蜍的形象,可见至少在西汉,兔子与月亮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奔跑在月亮中的兔子。洛阳西郊浅井头墓室(属于西汉中期)顶脊壁画上所绘女娲手捧的圆月中,就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奔跑的兔子。这样的图案不仅在北方多次被发现,江苏徐州苏盱眙汉墓的棺盖顶板上绘制的日月图中,右方的月亮上,也是一蟾蜍和奔兔。

捣药的兔子大概出现在东汉,传世的汉乐府中,有“白兔捣药虾蟆丸”,这是互文,也就是白兔和虾蟆(蛤蟆)一起捣药,一起丸药(丸在这里是动词)。虽然诗里没有说他们在哪里捣药,但从出土的东汉时期的画像来看,他们的工作场所就是在月亮之中。山东安丘汉墓中室封顶石画像中,月轮里玉兔和蟾蜍执杵捣药,同一时期或者稍后的墓葬中,捣药的兔子形象越来越多见。

而且不少兔子捣药的画像石和西王母一起出现的,古人想象西王母掌管着不死药,这玉兔显然就是制药团队中的重要工作人员。有趣的是,在不少汉墓发现的画像石或者壁画中,捣药的兔子还不止一只。甚至在山东滕州西户口东汉延光元年(122)壁画中,有四只兔子分工明确,左边两只负责捣药,右边两只负责过滤。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西汉,兔子已经和月亮产生了联系,至少在东汉,兔子已经开始月亮上捣药了。

月亮上面有兔子,这个传说不止中国有

事实上,月亮和兔子的关系,不仅仅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有,在全球不少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在阿兹特克神话中,在混沌初开的时候,天地一片昏暗,没有一丝光亮。于是众神聚集在特奥蒂华冈,商量选派哪一位神只去把宇宙照亮。

有位叫乔吉卡特利的神和一个成天病恹恹的叫纳纳华冈的神接受了这个任务。纳纳华冈变成了太阳,乔吉卡特利则变成了月亮,当太阳和月亮一起从东方升起的时候,这个世界变得过于明亮。于是一个神灵机一动,把一只兔子扔到了乔吉卡特利的脸上,月亮就变暗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危地马拉南部高地的玛雅部族齐切人流传下来的玛雅创世神话《波波乌》中记载,玉米神被冥王杀死后,其孪生儿子深入冥界,在兔子的帮助下战胜冥界诸神,救得父亲复活。于是哥哥成为太阳神,弟弟成为月神。兔子则成为了月神的宠物。

学者在玛雅城遗址挖掘出的雕像,确实也有月神与兔子的身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曾撰文指出,在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一件筒形杯上,彩绘有月亮女神给兔子哺乳的画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一件著名绘画筒形杯上则生动描绘了月亮女神和兔子协助英雄双兄弟智斗冥王的故事。除此之外,非洲、墨西哥、北美乃至我国瑶族的神话中,都有月亮与兔子相联系的传说。

侯印国说,“我们可以推想,兔子和月亮的故事的出现,大约和古人观月时的想象有关系,我们要是仔细看月海,也确实有点像兔子。而且兔子和月亮,还有更深入的关系,兔子生产的周期正好是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总是习惯在晚上生产,这就和月亮一月一次的周期以及晚上明亮的形态很接近,不同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选择用兔子来指代月亮,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孙悟空打不过的玉兔精,还爱作诗

侯印国说,即使不算屈原的《天问》,中国文学中也有不少关于玉兔的诗歌。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傅玄曾经模仿屈原的《天问》写过一首《拟天问》,其中一句就是“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宋代的大文豪欧阳修曾专门写过一首《白兔诗》,其中就写道“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

陆游也曾借“金丹九转徒可闻,玉兔千年空捣药”的修道艰难,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陆游还曾经梦见自己做了神仙,飞行在天空之上游览,“白云反在下,使我毛骨寒。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素璧行其间,草木尽光彩。姮娥顾我笑,手抚玉兔儿。”在九天之上,他看见嫦娥仙子抱着兔子冲他笑。

但要论我们最熟悉的玉兔的文学形象,则莫过于《西游记》第九十五回中的玉兔精。这一回的回目就叫做《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孙悟空这妖怪缠斗半日,不分胜败,只好使出绝招,把金箍棒丢起,以一变十,以十变百,以百变千,那妖怪不敌,只好往碧空中逃命,又被西天门众神拦下,只好回头和猴子拼命。

猴子这时候才看出来,这个妖怪的兵器非常独特,“见那短棍儿一头壮,一头细,却似舂碓臼的杵头模样。”这妖怪为了夸赞她的兵器,还念了一首诗,最后说“这般器械名头大,在你金箍棒子前。广寒宫里捣药杵,打人一下命归泉”。后来这妖怪逃脱,孙悟空找到了巢穴,正准备一网打尽,太阴星君带着嫦娥前来求情,解开谜底:“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也。”

明清之际的中秋国潮“兔儿爷”

在明清时,还出现了祭拜兔儿神的传统。明人纪坤《戏题》诗小序中说,当时“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这种人身兔首的形象很快成为盛行一时的中秋节民俗,尤其是在清代,其正式定名为“兔儿爷”。

蒋士铨《京师乐府词十六首》中就有一首专门描写这种习俗:“月中不闻杵臼声,捣药使者功暂停。酬庸特许享时祭,抟泥范作千万形。居然人身兔斯首,士农工商无不有。就中簪缨窃绅黻,不道衣冠藏土偶。持钱入市儿喧哗,担头争买兔儿爷。”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竞相购置兔儿爷,而街上销售这一形象的摊铺也备货极多,清代杨静亭的《都门杂咏》说当时卖兔儿爷的摊铺之独,已经“满街争摆兔儿山”。

这种习俗在民国时期还有流传,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里曾经描写了一个细节,当时日本人占据北京城,中秋之际,祁老爷逛街时,“看见两个兔儿爷摊子,都摆着许多大小不同的,五光十色的兔儿爷。在往年,他曾拉着儿子,或孙子,或重孙子,在这样的摊子前一站,就站个把钟头,去欣赏,批评,和选购一两个价钱小而手工细的泥兔儿。今天,他独自由摊子前面过,他感到孤寂。”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兔儿爷在中秋节的流行程度。

在清代还流传另一种兔儿神的信仰,所保佑者为男男相恋的爱情。袁枚的《子不语》中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清代初年有个按察御史去福建工作,当地有个胡天保的男子非常爱慕他,以至于经常偷窥。按察御史抓住他询问原因,他便大胆表白:“实见大人美貌,心不能忘。明知天上桂岂为凡鸟所集,然神魂飘荡,不觉无礼至此。”按察御史大怒,就将他杀死。结果过了一个月,死去的胡天保托梦给乡亲,“我以非礼之心,干犯贵人,死固当然。毕竟是一片爱心,一时痴想,与寻常害人者不同,冥间官吏俱笑我、揶揄我,无怒我者。今阴官封我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悦男之事,可为我立庙招香火。”后来在福建这一代真了不少祭祀他的庙宇。

除了泥塑的兔儿爷像,明代还有专门拜月用的月光纸,明人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详细记载了这种纸的样式,上面会有来自佛教的月偏照菩萨,还有一只捣药的兔子。这种月光纸在清代也很流行,也叫月光马。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这种纸张的用途,则是”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清代的月光马在部分图书馆还有收藏。

借清代月光纸马,祝您中秋吉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人物名片

侯印国,青年文化学者,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教学和研究。有《清代稀见私家书目研究》等学术著作数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教育部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奖一等奖、美国百人会英才奖等。其自媒体平台“侯印国老湿”是国内有影响的校园自媒体。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