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了了,直面死亡?不!南医大二附院让他们重获“心生”
2020-09-29 18:14:43

“治不了……回家吧……”当医生下了这个结论,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走到了绝境。但在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不少被外院宣布“没救了”的患者,在这里重获了“心生”。冒险拍板为他们动刀的,是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李庆国教授。

每六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在“心尖尖”上动手术,难度尤其大。李庆国主任医师提醒,心脏外科技术在不断进步,以往被宣判“死刑”的状况,有些已经有了救治的方法,患者和家属别轻言放弃。

通讯员 张国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病例1

怀孕9个月心脏上长了个“定时炸弹”

“在ICU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不敢睡觉,就怕一闭上眼睛就再也没法睁开了!”在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的病床上,赵女士和丈夫回忆起这四个月的煎熬。

赵女士是名高龄产妇。今年的5月12日,怀孕九个多月的赵女士突发剧烈胸痛,丈夫赶紧将赵女士送到常州当地医院,医生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只能先行剖腹产。女儿呱呱坠地,赵女士只看了女儿一眼,又被推进了检查室,这一次,她确诊了主动脉夹层。

心脏血管示意图

我们的血管有三层结构,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主动脉内膜、中膜撕裂,血液冲进了被撕裂的空间,又在远端流出,形成了一个假性的“瘤子”,一旦破裂,往往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慎重考虑后,赵女士和家人转到了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第一次手术植入了三枚支架。但术后休养时,赵女士仍然时常觉得肋骨疼。两个礼拜后检查,发现“瘤子”长大到了8厘米左右,于是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再次放入了两枚支架和不少“堵漏”用的弹簧圈。

本来期待着手术后可以逐渐康复,但情况并不如意。术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赵女士半夜突发呕血情况再次恶化。这一次,病情已经严重到了许多医院不敢收治的程度。经人介绍,赵女士一家找到了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

“放置带膜支架堵住内膜破口,可以用来救治主动脉夹层患者,但有少部分患者,支架解决了近端的破口,但远端仍然有出血出现,赵女士就属于这部分支架没能解决问题的患者。”李庆国主任医师表示,赵女士还很年轻,孩子嗷嗷待哺,经过慎重评估后完善方案,决定为赵女士进行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将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弓部要全部更换为人工血管,并重建主动脉弓部通往脑部及上肢的三根重要血管,彻底解决问题。这是心血管外科乃至外科手术中最大的手术之一,死亡率也是最高的。

手术中取出的部分支架

9月15日,在深低温停循环的状态下,李庆国主任医师团队开始为赵女士摘除体内的这颗“定时炸弹”。赵女士已经经历过两次介入手术,让本来就已经难度顶级的手术“雪上加霜”。“我们为她取出了两枚心脏破口近端的支架,剩下的支架仍然保留。但之前两次手术给缝合血管带来了困难。”李庆国主任医师介绍,支架上附带的膜和人工血管的膜质地完全不同,一个是网状织物,一个是光滑薄膜,两者缝合不能“兼容”。“我们也想了办法,仔细缝合两种质地的薄膜后,又在连接处裹上了一层薄膜来加压加固,从而保证了血管缝合处滴血不漏”经过前后16个小时的手术,赵女士体内的“定时炸弹”终于被移除。

李庆国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出现主动脉夹层对身体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一旦急性发作,有一半人会在48小时内死亡。但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和认知度的提高,结合成熟的人工血管置换手术、覆膜支架介入手术等,病人救治率、手术成功率都有大的提高。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最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先天性的主动脉血管发育异常。妊娠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诱发因素。这可能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需要提醒大家控制好身体的基础疾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胸痛或者腹痛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李庆国教授(右一)在手术中

病例2

心衰走上20来米就喘,医生治疗给他剜了点“心头肉”

天气已凉,但坐在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病床上的张爷爷,赤着上身,“精神头”特别好。胸口裹紧的护具下,是一条从颈下一直延伸到肚子上的伤痕。张爷爷今年70出头,8月底刚刚做了一个心脏的大手术。术前的张爷爷,是个走上20来米就喘得不行的心衰患者,术后的他,已经能在病房走廊里反反复复走上好几圈。

“我有心脏病很久前就知道了,一直在吃药但没有好转,身体一天差过一天。”张爷爷说,以前他工作时还能下海捕鱼,有了心脏病后身体就不行了,再后来已经发展到走上二十来米就气喘吁吁,还突发过几次昏厥,连照顾自己都够呛。

8月份张爷爷发现自己脖子里长了个鹌鹑蛋大小的包块,想手术切除的,但当地医生发现张爷爷的身体状况根本不能承受手术,必须先解决心脏问题。而他的心脏问题,难度太大,当地医院同样表示解决不了,于是多方打听,家人和他一起找到了南医大二附院的李庆国主任医师。

图源 视觉中国

在南医大二附院,张爷爷被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已经到了心衰的地步。李庆国教授告诉记者,正常心肌的厚度应该在5-10毫米,而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厚度超过了15毫米,甚至能超过25毫米。肌肉如此健壮,对心脏却并非好事,厚厚的肌肉不仅会堵塞心脏里血流的通道,心脏跳动也会受到影响,药物对此病几乎没有实质性作用,如果不加干预,梗阻性心衰患者必定会发展到心衰的地步。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国内一些医生还不知道肥厚型心肌病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另一方面,即便知道,没有特殊的器械,或者手术中瓣膜、血管的切口差了几个毫米,都很难让心脏内部充分暴露,手术难度非常大。在充足的准备下,李庆国主任医师医疗团队打开了张爷爷的胸腔,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勾拉心脏切口,充分暴露出心脏内需要切除的部分,接着一刀刀将患者左心室壁肥厚的肌肉一点点切除。

“切下来的肌肉可能也就30克到50克左右吧,但这将近一两肉非常关键,恢复肌肉正常厚度,相当于推平了‘山脊’,‘疏通’了左心室血流的通道,心脏功能才得到了恢复。”李庆国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术前检查张爷爷左主干病变也非常严重,血管堵塞了80%多,在这次手术中,也“顺带”着为张爷爷做了搭桥手术,将这段病变的血管替换成人工血管,进一步为患者开通的血流通道。

“肥厚性心肌病不是老年才发病,通常病变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青少年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李庆国院长告诉记者,我国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为180/10万左右,相当于每1250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对患者来说,当梗阻发生的时候,会造成血流不畅、心房颤动,然后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体循环栓塞,最终造成猝死。李庆国主任医师提醒,青少年体检时一个心脏彩超就可以揪出肥厚型心肌病的苗头。无论什么年纪,尤其是有心脏病相关家族史,如果已经有气喘、眩晕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接受专科检查、正规治疗。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