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曹文轩续写“皮卡兄弟”:不想让获奖成为压力,它只能成为动力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16 14:32:31

皮达和皮卡的故事,是当下中国孩子童年生活、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这些故事是幽默的、令人发笑的,也是智慧的、发人深省的;是举重若轻的,也是优雅灵动的;这是一些小故事,也是一些大故事,更是能让孩子们铭记心中,陪伴他们成长为“更好的人”的那种极其珍贵又独一无二的故事。

8月份,作家出版社重磅推出“皮卡兄弟”系列第15本《拖把军团》,书中着重讲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的成长力:有同情心。这本书也传达了作者曹文轩的写作理念“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智慧”。昨日,记者专访了曹文轩,听他说说时隔6年,再次创作新的皮卡故事的心路历程。

时隔6年,再次创作新的皮卡故事

皮卡的故事是曹文轩从2008年左右开始创作的,2009年出版了第一本,而这一次的《拖把军团》距离上一本皮卡故事的新作出版又已经有6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曹文轩又创作了《蜻蜓眼》《火印》等广受好评的长篇单行本作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曹文轩在6年之后,决定再次创作新的皮卡故事呢? 曹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在很多年前,他就知道自己的内心不只是有书写《草房子》《青铜葵花》这一类作品的冲动,还有书写其他情调和风格作品的冲动,并且这些冲动不时地会像狂风中的波浪在心海中扑打和咆哮。“《草房子》也好,《大王书》《皮卡兄弟》系列也好,还是一个文学家族的,就像是一娘所生的几个兄弟,性情各异,但细看,深看,还是一家兄弟,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品质。《拖把军团》无论看上去与《草房子》《大王书》有多大的不同,但我在写作时的感觉、情绪,却一如既往”。曹文轩坦言已决定,从现在起,要将以皮卡兄弟为主人公的系列继续写下去,让这一系列成为规模很大的系列。“我知道,儿童们的认知心理,会倾向于一个形象的不断书写。我要写出既幽默,又能在幽默之后还能留下许多宝贵记忆的作品。我要将我‘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智慧’的想法付诸实践,写出一个能让现在的孩子喜欢,而当他长大之后再回忆起当年的阅读时,不感到浅薄和害臊——非但不感到浅薄和害臊,还会又有新的感受的作品。”曹文轩这样说,但也担心会做不到,但他说会竭尽全力去做。

不想让获奖成为压力,它只能成为动力

众所周知,曹文轩在2016年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这是儿童文学作家能获得的巅峰荣誉,皮卡的故事也在曹文轩得奖之后,推出了新版,当时叫“中国名娃·小皮卡”,出版后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到现在已经销售了282万册。可以说,皮卡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在曹文轩获奖之前创作的,这次的《拖把军团》是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再度创作皮卡的新故事,获奖前和获奖后的不同时期创作同一个主人公皮卡的故事,曹文轩自身的感受也非常不同,“我不想让获奖成为压力,它只能成为动力”。曹文轩坦言压力有可能会使人在获奖之后而“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尽量减轻获奖的压力,尽量减弱获奖对自己的影响。“我告诉自己不要太在意这份荣誉,也许它并不能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的应当是一如既往的写作。我告诉自己,要像从前一样轻松写作,绝不让获奖成为包袱和枷锁。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再写作了,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还好,曹文轩很快就恢复到了常态,甚至忘记了获奖证书和那枚有安徒生头像的奖章被放到了什么地方。曹文轩说这种感觉很好,很清爽,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他还是在不停地写,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2017年出版了《蜻蜓眼》,这是一部在他个人写作史上很重要的作品,后来又写了“曹文轩新小说”系列。

今年因为疫情,曹文轩被困在了家中,能做的就是看书写书。《拖把军团》写于2019年年末。在未写之前,曹文轩又通读了全部的皮卡故事,一是为了找回写这类作品的感觉,二是看看这些作品中是否留下了一些可以发展的线索,三是搞清楚都已经写了什么,以防后面重复。写皮卡故事的心火再次点燃,曹文轩又回到了六年前,但他说又和六年前的感觉不太一样,“毕竟这六年间,我对文学又有了新的理解,特别是对这一类的作品,更有新的理解”。

幽默常常与眼泪在一起,这才是高质量的幸福之家

曹文轩在“皮卡兄弟”里构建了一个很令人向往的都市家庭,在这个家庭的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姑姑——身上,我们都可以读到一种善良,一种幽默,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善良、幽默、尊重,共同营造出一种很迷人的松弛感,常常会忍俊不禁,但同时又能体会到这个家庭有很正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同情弱者,尊重生命,鼓励创新,对于这样的理想家庭状态,曹文轩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其乐融融”,但他说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冲突,有时可能还会很激烈。“两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并且是两个很不一般的孩子,他们在给大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一定会没完没了地给大人带来苦恼,甚至是痛苦”,但曹文轩还是会将这一切“悲剧”放在“喜剧”的叙述中进行,曹文轩曾经说过,最理想最有境界的幽默,恰恰是属于悲剧的,所以他不想将皮卡兄弟的故事叙述成轻薄的嘻哈故事,“这里的幽默常常是与眼泪在一起的,这才是高质量的幸福之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