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朋友圈 | “仁者”王晋卿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15 16:13:10

在北京故宫“苏东坡大展”的书画作品中,有两幅与王诜有直接关系,一是苏东坡的《题王诜诗词帖页》,一是王诜自画的《渔村小雪图》。今天来聊聊这两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中的王诜王晋卿形象


元佑元年(1086)三月,苏轼任中书舍人,九月除翰林学士,也就在这个月,苏东坡为王诜的诗词写了幅帖页,这幅作品计88字:

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晋卿为王诜的字。帖页中说:王晋卿为我连累,乌台诗案后,我被贬谪了,他也被流放了。对我来说,饥寒穷困是书生本色,我处之淡然。然而,王晋卿一介贵公子,却也能超然于物外,真是个仁者啊。

孔子的原话是: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苏东坡说王诜是“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那就是位仁者了。

苏轼与王诜的相识也是蛮久的了。他在凤翔府判官任上结识了王彭,王诜是王彭的侄子。

之后,两人各有际遇。王诜娶了公主,成为驸马爷;苏轼则因新旧法之争与王安石不睦,在做了几年京官后主动请求外放,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留下宦游足迹。

这期间,苏轼与王诜书信往来不断。有记载的是,1073年春天,苏轼嫁外甥女,向王诜借钱二百贯,秋天又借钱一百贯。王诜在收藏书画的宝绘堂建成后,专门请苏轼写了一篇《宝绘堂记》,王诜看到文章后,觉得里面有一句不好,要改。苏轼回说,不改。用不用随你。这个宝绘堂很有名。他们共同的朋友米芾只要到京,就会被王诜捉去宝绘堂做枪手造点假书画。

1079年,苏轼被调往湖州任知州。上任后,照官场惯例,他给宋神宗写了封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本属谦词,奈何被新党上纲上线,说他“妄自尊大”、“衔怨怀怒”。这且不算,他们还从苏轼诗作中挑出一些句子,牵强附会,诬其隐含讥讽之意。“倒苏”势在必行。这样,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拘解京。这就是“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身在京城的驸马爷王诜消息灵通,知晓案情后,向苏东坡走漏了消息。对赵宋王朝来说,这是十分放肆,也是十分犯忌的行为。宋代皇家对外戚涉政还是特别警觉的。前朝唐代外戚专权教训惨痛,故此宋仁宗起,便有专诏下达:“驸马都尉等,自今不得与清要权势官私第往还。”王诜与“异见者”苏东坡交往过密,时有文字往来,后来还查出王诜收有苏轼讥讽朝廷的文字,无论如何这都是朝廷接受不了的。有的御史甚至认为要将他与苏东坡一起处决。但最后他们都得到了宽大处理,王诜被以其他罪名处以“削职”和异地安置的惩罚【这段故事详情请点击:西园雅集背后:苏轼与王诜的患难之交

    渔村小雪图 局部


王诜是贵公子,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六世孙,抗夏名将王凯之孙。作为将门之后,王诜生活优渥,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从驸马爷到“流放”,断崖式的生活轨迹,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难免颓丧。王诜也不例外。

苏轼所说“超然于世外”,并不是王诜的全部。在其书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王诜。这个王诜并没有“超然”,相反,他还带有沮丧、消沉的情绪。

《渔村小雪图》是王诜被朝廷惩罚之后的作品。

“渔樵”是古代一个有固定文化意涵的诗画题材,是士大夫们不得志时才会歌咏的对象,“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这些有名的诗词,往往都寄托着作者失落消沉、怀才不遇的心情,同时也含有对退隐江湖、内心平和的心性追求。

这类作品的原型最早可追至《楚辞·渔父》,在这篇文章里,屈原在政治上遭受迫害而被流放,面容憔悴,模样枯瘦。他在沅江边上游荡,遇到一位渔父,有一番剖白式的对话。然而渔夫高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明白了这些寓意,就应该知道王诜在《渔村小雪图》中的特别寄托。这还不算,王诜还将有“退隐”意味的“渔”放置在了峭寒寂冷的“雪”的大背景下。由此可见,因乌台诗案而遭受重罚的际遇,让王诜徒生了多少感慨,这幅画作里又饱含了王诜多少隐秘心事。

    渔村小雪图 局部


《渔村小雪图》流传到清代,进入大内,乾隆帝与群臣在画的后面,题了唱和诗十余首,均以苏东坡为王诜《烟江叠嶂图》所作的长歌为韵。

《烟江叠嶂图》是王诜另一幅有名的作品,这幅作品是王诜为好友王定国所画。1088年,苏东坡见到了这幅画,他赋诗一首,王诜见到后,也立即和了一首。来来往往,这样两人一共作了四首长诗。美国学者姜斐德在《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一书中认为,这四首长诗看似平常,但用的是杜甫《秋日夔府咏怀》所用的韵脚。杜甫的这首诗本就在批评朝政混乱。苏东坡用他的韵脚,是有其用意。姜斐德还认为,王诜是懂得苏东坡的用意的,所以他也用了同样的韵脚。同时,王诜和苏东坡在四首诗中用了只有他们这个圈子的人才会懂的隐语,表达对当局和自己遭遇的不满。比如“长安日远那复见”,对自己被贬有怨言;比如“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写良驹拉盐车暗示贤才被迫屈从于低级劳动。

若姜斐德此说成立,则又为苏轼王诜这一时期增加了一份心灵史方面的史料。

苏轼在第二首诗中还有一序言,其中有“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莒”是战国时齐国的一座城,乐毅侵齐时,莒是硕果仅存的两座城之一。齐王收复失地后,他的大臣强调,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据守莒时那段艰难时光。由此可知,苏东坡再次答赠,原因不仅在王诜的诗画之美,还也在于他们惺惺相惜患难与共的友情。

在为王诜诗词写帖页的这一年,对苏东坡和王诜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因政局变换,新党众人遭到罢黜,王诜和苏东坡先后回到京城。他们举办了西园雅集等各种文艺活动。

但是苏东坡与旧党也理念不合,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在写贴页的第二年,便请求外调,知杭州。1091年苏东坡被召回朝,但没多久又再次外放。1093年,新党再次执政,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终在1101年死于常州。

苏东坡去世后,史料中便再难见到王诜的身影了。他死于何时,已说不清了。而他写给苏东坡的诗词歌赋,也都年代久远,湮没无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主要资料来源:

王诜与苏轼之交游  张荣国 《荣宝斋》2010.5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姜斐德 中华书局 2009.10

王诜《渔村小雪图》的画意蠡测 杨娜 美苑 2011.6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