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北京故宫开展的《千古风流人物》,让苏轼这位诗书画全才再次成为文化热点。该展中的书画作品,除苏轼本人的之外,还有不少他的朋友的。
今日起,我们就通过这些作品,来讲讲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今天先讲苏东坡与陈季常的故事。
苏东坡 朱之蕃 画
这次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单元叫“胜事传说夸友朋”,大部分书画作品都是苏轼和他朋友们的。其中苏轼有三张字帖,这三张字帖又有两张是写给他的好友陈季常的。
陈季常大家应该很熟悉,苏东坡笑话他怕老婆,“河东狮吼”的典故说的就是他。那是1085年苏轼写下的一首长诗,这首诗寄给吴德仁的,同时又抄录一份“兼”寄陈季常,其中有一句说“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说陈季常和人谈论佛法,头头是道,可以一夜不睡觉。可是听见老婆一声喊,吓得手里的拐杖都掉落在地,茫茫然不知所措。陈季常的老婆姓柳,柳姓世居河东,所以常以河东指代柳姓。河东狮吼,就是柳氏狮吼。
这位柳氏很厉害。陈季常在家宴客,有歌姬在场演出劝酒,柳氏就拿着拐杖击打屏风,大声喝斥,客人也就不好意思再呆下去。
陈季常怕老婆的笑话,在文人圈尽人皆知。黄庭坚也给陈季常写过信,信里开玩笑说:“听说柳夫人时常要看医吃药,想来您晚年已渐渐对清净之乐感兴趣,也不新纳姬妾,夫人还有什么忧虑以至于患病呢?”
其实也不能怪柳氏。陈季常年轻时为人浪漫,又羡慕游侠,喜欢游山玩水,还常常用马驮着歌姬随行。柳夫人对他万般防范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苏东坡,他与陈季常相识很早。苏轼刚中进士,出来做官的时候,就先到山西凤翔任职,当时知府是陈希亮,这个陈希亮也就是陈季常的父亲。
苏家、陈家是几代世交。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比陈希亮还晚一辈儿呢。
陈希亮为人刚劲严肃,对苏东坡态度非常严厉,但苏东坡年轻气盛,有些自由散漫,一次,同僚晋见,陈希亮久久都不出来。外面的人久等不来都打起了瞌睡。苏东坡就写了首诗讽刺陈希亮。
还有一次,陈希亮在官衙后面建起一座凌虚台,站在台上都能望见终南山。他知道苏东坡文笔好,就让他写一篇凌虚台记。苏东坡提笔就写:兴衰交替无穷无尽,现在是高台,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呢?
这么添堵的文字,陈希亮竟一字没改,直接刻在石头上了。
后来苏东坡才知道,陈希亮对他严厉是因他年少成名,要挫一挫他的锐气,让他不要太志得意满,所以陈希亮死后,苏东坡专门为他写传,在传里露出了悔意,说自己当年不该屡次和陈希亮发生争执。
苏东坡与陈希亮有工作来往,和陈季常自然就相识了,并且成了好朋友。《宋史》记载,当时的陈季常不愿读书出仕,只“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 慕朱家、郭解为人,间里之侠皆宗之”,他还“自谓一世豪士”。
新岁展庆帖
苏东坡在凤翔做了四年官,之后就被调到了中央。他和陈季常两人从此十几年间不曾碰面。直到乌台诗案发生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在黄州的歧亭偶遇陈季常。两人才第二次见面。当时陈季常骑着白马,张着青盖,奔驰而下。 听说苏东坡被贬谪至此,陈季常默然,后忽然长笑,不再提这件事。他还邀苏东坡一起到他隐居的地方住了五天。
苏东坡也才知道,在分别的这十几年间,陈季常也曾想过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这才隐居于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这时候的陈季常,可称之为“侠隐”。
到了第二年正月,苏东坡再次去拜访陈季常,陈季常使人在途中慰劳他。因携有荤菜,苏东坡写诗赠送陈季常,让他不要再开杀戒,“季常自尔不复杀”。
苏东坡在黄州四年,到歧亭三次,陈季常到黄州七次,在一块的日子加起来有100来天。他们还一同打过猎,有记载说,有鹊飞过,别人都未能射中,陈季常大怒,单骑独出,一发而中。
这次故宫展出的《新岁展庆帖》与《人来得书帖》,是苏东坡在黄州期间写的。新岁展庆帖写于1082年正月初二,主要是告知陈季常,他有个朋友叫李常(黄庭坚的舅舅)的,月末就要到黄州来了,到时你也来,好不好?另外,你家的茶臼子和茶椎样式很好看,这里有一个铜匠,我想借来让他照着打造一个,不知行不行。
茶臼子和茶椎,现在用不到了。现在喝茶就是撮一点茶叶在杯子里,开水冲泡即可。哪怕喝普洱,也只是用到茶刀而已,但宋朝人喝茶,是要将茶叶研碎磨末的,所以会用到茶臼子和茶椎。
《人来得书帖》,写作年代不详,但也是在黄州期间。当时陈季常兄长去世,苏东坡去信哀悼。他在帖中写道:“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此开解陈季常。
人来得书帖
苏东坡在黄州待了四年,之后又去汝州。离开黄州,他是到黄石的慈湖上的船,送行的人都走了,独独陈季常不舍,从湖北一直送到江西九江。再四年后,陈季常又千里迢迢跑到开封去看望苏东坡。1094年,苏东坡被贬岭南惠州。陈季常又去信,说打算去看他,苏东坡忙回信劝阻。
这是我们所知的陈季常最后的讯息。他后来怎样了?何时去世?老年生活如何?这游侠似的人物,沉没于历史长河,无声无息。
校对 盛媛媛
